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各朝代对于海洋的态度VIP免费

各朝代对于海洋的态度_第1页
1/2
各朝代对于海洋的态度_第2页
2/2
各朝代对于海洋的态度早在商朝就和海洋就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商朝使用的货币——贝币来自于东海或者南海;甲骨文的材质有两种一种是来自于黄土地的牛骨,更多的是来自于深海的龟甲。秦始皇派徐福到东海寻仙,迁三万户到山东琅琊,在观沧海一诗中也表现出对大海的神往。两汉时期不仅有陆上丝绸之路还开拓了海上的丝绸之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海外贸易继续有发展。可见这一时期政府至少对海外贸易是不加限制的。唐朝为了加强对于海外贸易的管辖,专门设立一个机构——市舶司,开始里属于广州,后来由政府直接派官吏参与管理。宋朝是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抑商的朝代,商品经济发达。到了南宋,南宋利用海上的优势打败了南侵的金兵,从此金军没有再侵扰南宋政府;大量人口南迁,南方良好的自然条件,农业和手工业飞速发展,但是狭小的江南市场不能最大程度释放商业发展的能量,因此宋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对外贸易就成了宋朝的重要财源。可能是宋朝注重海外贸易,而不注重海防军的壮大?南宋抵抗住了南侵的金军,但是南宋海军却被强悍的元军埋葬在大海中。元朝非常注重漕运和海运,利用水路把偌大的领土连接起来。元朝的繁荣让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吃惊不已,之后他口述的一本记录元朝富庶的游记,成为西欧冲破种种阻力寻找新航路的理由。明朝初年,朱元璋开始禁海。他认为把人们圈在土地上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明清大多数时期不仅仅是禁海,而且限制民间矿业。到了朱棣时期,郑和率领全亚洲甚至全世界最先进最强大的船舰开始远航。但是中国的远航没有激发经济大发展的新动力,随着朱棣的离世,远航也走到尽头。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好像已经在多次远航中嗅到了来自海洋上的威胁。公元1433年4月,郑和病逝在远洋途中。之前写下这样几句:“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此后不久,明王朝彻底停止了远洋航行。明王朝让出了海上的权利,退出海洋,势力缩回到陆地。但是这一时期欧洲的海上实力却在迅猛增强。虽然之后有南方民间海上实力在悄悄增长,郑氏打败了荷兰军,控制了南部海洋,但是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期,地方势力的发展是绝对不允许的。郑成功38岁病逝,清王朝彻底剿灭了具有政治组织与军事武装的民间海外力量,再次为西方势力让出了整个中国海。1793年乾隆帝拒绝了英国使臣马嘎尔尼的开商请求。半个世纪后,英国用大炮实现了通商愿望,当清政府意识到自己的严重落后,为时已晚。更让人感慨的是,甲午战争十年前,清政府的海军实力已经居亚洲第一,但是甲午海战前最后这十年却停止了海军拨费;而战争的另一方日本,1887年3月14日,明治天皇颁布赦令:“立国之务在海防,一日不可缓。”并捐出皇室费用30万元作为海军经费。1893年,明治天皇再次颁发诏书,催促国会通过海军扩展计划,并允诺在未来的6年中捐出180万元作为海军经费。他甚至每天仅吃一餐饭,干脆用饿肚皮的方法,给文臣武将做示范。“帝国海军一日不强,朕一日不再食矣。”日本朝野深为感动,贵族院议员决定捐出年俸的1/4,政府官员决定捐出收入的1/10,作为造舰和海军装备之用。日本倾全国之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了上来。在日本全力追赶的同时,中国却停滞不前。甲午一战葬送了清王朝数十年建立起来的最强大海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各朝代对于海洋的态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