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东川四小朱莹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2.通过文本语言感知樟树的蓬勃生机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4.会用“无论……总是……”造句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了解作者的描写手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师:这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指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学习1~3自然段,感受宋庆龄的不舍之情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一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将课文读通读顺。谁来读一读,在他读的时候大家认真倾听并思考从这3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1)在读中如有错字漏字的情况师:语言文字是连接读者与作者间的桥梁,有没有听出这位同学哪个地方需要改善的?(指名说)(2)如果没有错字漏字的情况发生师:读的真不错,又大声又流利。请你来说说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宋庆龄故居在上海师:知道了地址,还知道了什么?生2:我知道了这两棵树是樟树师:哦,知道了文中的主角是谁了,还有吗?生3:我知道了宋庆龄舍不得(非常喜欢)这两棵樟树师:喜欢到什么程度呢?生3:周恩来让她搬到大房子里她都不肯师:哪个词语一眼就让我们看出她的喜欢不舍生3:舍不得师: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宋庆龄的舍不得吧(幻灯片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2.读中感悟不舍之情指名读宋庆龄的话读得好:我感受到了她的不舍喜爱之情,女生们齐来一下,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份不舍喜爱之情吧女生齐读二、学习第6小节,感受人们对樟树的喜爱之情1.师:仅仅是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喜爱吗?(不是)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文中那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生自由读课文2.指名交流师:请你来告诉大家,指名读,幻灯片出示第六自然段3.质疑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1:为什么人们喜欢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不是其他事物前?生2:为什么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故居?生3:宋庆龄舍不得樟树的什么?师小结问题:刚才的几个问题问的好,庭院里的这两棵樟树有什么魅力使得宋庆龄和大家都那么喜爱,让我们走近这两棵樟树,去领略他们的魅力吧三、感知樟树的外形美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文中描写樟树的段落生自由读课文师:读好的同学请举手,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棵樟树的外形生读第四自然,(幻灯片出示第4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樟树的样子师:能说说你介绍的是樟树的什么吗?生:外形师:能找到一个词语概括樟树的特点吗?生:蓬蓬勃勃师:请你写到黑板上师:理解这个词语吗?指名说生:形容非常旺盛,繁茂。师:你是如何知道的呢?生:通过字典师: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查字典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方法,也看得出我们的学习能力。但是这样还不够,还得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去理解。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划划文中表现蓬蓬勃勃的语句生默读思考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指名说(1)交流第一句话生读第一句话,出示句子师:读这句话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樟树,能加上你的动作说说吗?生:加动作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有很粗的枝干的樟树,而且它的枝干伸得很远师:说的真好,把你的体会送入语句中,读一读A枝干粗壮,读得不好时师:樟树的枝干伸得可真远哪,可是这棵樟树怎么这么细,谁来将樟树读得再粗壮些,再指名读B伸的远远的没读好师:老师看到了两棵粗壮的樟树,可是樟树你的手怎么这么短呢?谁来将樟树的手读得再长一些,指名读师小结:同学们,读书的方法往往就隐藏在文中的语言文字中,现在再请你们来读读这四个字“蓬蓬勃勃”C读得好时师:这是多么有生机的樟树啊师: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两棵又粗伸得又远的樟树,男生将这两棵樟树介绍给大家吧,男生齐读第一句话(2)交流第二句话师:刚才从枝干上我们看到了蓬勃的生机,樟树身上还有什么也是蓬蓬勃勃的?指名说生:第二句话,师出示师:给你什么感觉生:叶子很多,而且很绿,绿到发亮师: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相信你肯定能将这句话读好,生读师:谁也想将这蓬蓬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