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一、选择题: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8.设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A2NB.1mol2N与4mol2H反应生成的3NH分子数为A2N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A2ND.标准状况下,2.24L4CCl含有的共价键数为A0.4N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49CH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2Cl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2Cl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24NaSO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24SO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24SO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B.该法在处理含24NaSO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24HSO产品C.负极反应为+222HO4O+4He===,负极区溶液pH降低D.当电路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2O生成12.298K时,在20.0mL10.10molL氨水中滴入10.10mol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10.10molL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C.M点处的溶液中++4NHCl=H=OHc=cccD.N点处的溶液中pH<12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1molL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7.【答案】7.D【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改性得到,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可由此区分二者,故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碳链会变成环状,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故B正确。C、加热、强酸碱、重金属盐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加热可杀死流感病毒,故C正确。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工业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故D错误。因此,本题选D。8.【答案】8.A【解析】A、乙烯和丙烯最简式均为2CH,14g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团2CH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氢原子数为A2N,故A正确。B、若1mol的2N与4mol的2H完全反应则生成2mol3NH,但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完全,所以3NH分子数小于A2N,故B错误。C、Fe溶于过量硝酸,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最终氧化产物是3Fe,因此1molFe与过量硝酸反应转移A3N电子,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4CCl呈液态,2.24L4CCl不能由气体摩尔体积得出其物质的量为0.1mol,故其含有的共价键数也不为A0.4N,故D错误。因此,本题选A。9.【答案】9.B【解析】A、2-甲基丁烷,其结构简式为3233CHCHCHCH|CH,共5个碳,习惯命名法应该为异戊烷,故A错误。B、乙烯生成乙醇的反应方程式为:22232CH==CHHOCHCHOH催化剂,符合加成反应的定义,故B正确。C、49CHCl有4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3222CHCHCHCHCl、323CHCHCHCH|Cl、323CHCHCHCl|CH、333CH|CHCCl|CH—,故C错误。D、高分子化合物要求分子量在10000以上,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因此,本题选B。10.【答案】10.C【解析】A、乙酸和乙醇反应的产物为乙酸乙酯,分离乙酸乙酯应该用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不带有活塞,无法用于分离操作,故A错误。B、NO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2NO,且NO密度与空气相近,故不能用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