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一)教学大纲绪论(1学时)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初步(5学时)1.1热力学基本概念: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1.2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恒容反应热Qρ和恒压反应热Qν;焓与反应焓变ΔH;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几种反应焓的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焓,由燃烧热计算反应焓,由键能估算反应焓。1.3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的自发性;熵的初步概念;Gibbs自由能与ΔG;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ΔG=ΔH-TΔS应用第二章化学平衡(3学时)2.1化学平衡常数: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定律;经验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平衡常数;转化率。2.2化学平衡常数和自由能变:等温方程;化学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2.3化学平衡移动:压力、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3学时)3.1反应速率定义及表示法:平均速度;瞬时速率。3.2反应速度理论简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3.3影响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零级、一级反应、二级反应);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第四章酸碱电离平衡(5学时)4.1酸碱理论简介: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4.2强电解质溶液:离子氛;活度。4.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盐类水解。4.4缓冲溶液:定义;pH值求算;应用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2学时)5.1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原理;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5.2沉淀与溶解的相互转化:多重平衡常数;沉淀-溶解计算第六章核化学(2学时)6.1核衰变6.2核裂变6.2核聚变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7学时)7.1基本知识与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7.2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原电池和电极电位;电极类型与原电池的简易表示法;标准氢电极与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位表的应用。7.3电池电动势(E池)与反应的自由能变(ΔG):E池与ΔG的关系;平衡常数K与的关系。7.4电池电动势与浓度的关系:能斯特方程式;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7.5化学电源与电解第八章原子结构(7学时)7.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氢光谱和玻尔理论;微观体系波函数ψ及∣ψ∣2的物理意义;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氢原子波函数的图象表示。7.2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7.3原子性质变化的周期性: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第九章化学键与物质结构(9学时)9.1离子键与离子晶体:离子键的形成和晶格能;离子半径;典型离子晶体结构;离子极化。9.2共价键与分子结构:现代价键理论;离域π键(大π键)的形成;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简介;键参数、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性质。9.3金属键:自由电子理论;金属能带理论。9.4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9.5晶体结构简介研究型学习报告(4学时)无机化学(二)教学大纲第一章s区元素(3学时)1.1s区元素通性:价层电子构型、氧化性及其变化规律;锂的特殊性;1.2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氢化物;氢氧化物;盐类1.3制备:单质制备、各类钡盐制备1.4专题:对角线规则;R-OH规则;离子性盐类溶解度的判断标准;盐类的热稳定性1.5s区元素与生命:常量元素;微量元素;K+、Na+、Ca2+在生命体中的作用第二章硼族元素(3学时)2.1硼族元素的通性:价层电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2.2硼族缺电子性及成键特征:AlCl3的二聚与缺电子性;BX3的成键特点与路易斯酸性;硼烷的成键特点及反应性;缺电子化合物的加和性2.3硼、铝单质及的重要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单质;硼烷;氧化物;硼酸;硼砂;卤化物2.4镓、铟、铊简介2.5硼族元素与生命:硼、铝、铊的毒性第三章碳族元素(4学时)3.1碳族元素的通性:价层电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3.2单质的结构及其基本性质:碳、硅、锗、锡、铅及其同素异性体3.3碳和硅的重要化合物结构及性质:氢化物;氧化物;碳化物;碳酸盐;硅酸及其盐;卤化物;金属离子与可溶性碳酸盐的反应特点;3.4锡和铅的重要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