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征文五篇【篇一】夜深人静,当全世界都在梦中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在黑暗中睁大双眼、胡思乱想——失眠的痛苦,难以言说。有人戏谑: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我醒着,而你却在梦中。怎样才能有一个优质的睡眠。《睡眠革命》教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r90修复方案。本书作者尼克·利特尔黑尔斯是一名运动睡眠教练。他是全球关注职业竞技运动的第一人、全球首个将睡眠修复室引入运动员训练基地的运动睡眠教练;他曾为包括nba、英国天空车队,英超足球联赛选手和奥运金牌得主在内的诸多顶级团队和运动员如大卫·贝克汉姆等提供长期咨询服务。要想调整睡眠状态,首先你得清楚自己的睡眠类型。睡眠类型一般有三类:猫头鹰型(晚睡星人)、云雀型(早起星人)、中间型,根据自己的睡眠类型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息节奏。作者指出,8小时只是人均需要的睡眠时间,有些人需要长一些,有些人则不需要。而衡量睡眠质量的,不是时长(8小时),是睡眠周期。本书最核心的知识点是提出了“r90”概念。意思是,以90分钟为一周期,完成了一定的周期睡眠,就可以达到身心修复的目的。既然是以90分钟为一周期,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起床时间反推上床时间。比如,如果你希望每晚获得大约8小时的睡眠(8小时=480分钟,480分钟÷90分钟≈5个周期),那就相当于睡5个周期。如果你早晨起床时间是7点30分,那么就应该在0点入睡(0点到7点30分,是450分钟,450分钟÷90分钟=5个周期)。如果你在床上需要20分钟才能入睡,那么应该提前20分钟(晚上11点40分)上床。一定要睡足5个周期吗。不是。我们应该计算的是每周的睡眠周期,而不是每天的睡眠周期。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周拥第1页共10页有35个睡眠周期就可以恢复身心。每周的睡眠周期不要低于28个,否则就容易导致健康问题。根据r90方案,白天的工作中,可以每隔90分钟休息一下。如果晚上睡眠时间不足,白天一定要小睡。日间半小时的睡眠即可为你充满电,最好的方式是在睡前喝一杯咖啡,咖啡因会在20分钟后起效,这样,当你小睡后即可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同时,作者也指出,睡前、醒后的一段时间(大约90分钟)和睡眠本身一样重要,会有效影响睡眠质量和自己第二天的状态。人的一生中,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于睡觉的。如果你也有睡眠上的苦恼,可以参照本书的建议来执行。祝你好梦。【篇二】什么是故乡。从地理上说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故乡,是鲁迅记忆中的闰土,是余光中的《乡愁》;故乡,是回不去的时光,是大部分人心中难以名状的情怀。熊培云自诩为故乡的囚徒,写下《追故乡的人》,也写下了他的乡土情结与深深的思考。熊培云,南开大学副教授。曾驻巴黎,任《南风窗》驻欧洲记者,兼国内若干影响力媒体专栏评论员及社论作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译丛”创始主编委员。同许多人一样,熊培云对于出生地充满着无以替代的浓厚情怀。老家江西修水是他的诞生、哺育与启蒙之地,于是老屋、道路、溪流、田野、池塘、山坡、校舍等家乡“地标”,均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深处,并筑就了思维成长发展的根基。这个乡土情结,一而再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这本书,是熊培云用他细腻的文字加丰富的感情加几十张随手拍的照片构成。相较于他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此书追求的是文本上的轻盈。近百篇文章里,熊培云细细描摹了他的故乡生活,写下了他对生命万物的疼惜、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历史与当下的思考。他在故乡回忆故乡,在异乡也回忆故乡。第2页共10页在他看来,“故乡”并不仅仅是生养他的故土,不仅仅是他居住过的地方。人生天地间,天地和自然是故乡;人是思维的存在,以思维为故乡。故乡不只在过去,还可以在将来。这一种“大故乡”观,何其开阔,何其豁达。摘录几个片段以飨读者:“我小时候最想攀爬的不是高山,而是屋顶。那是尘世的顶端。虽然那时村里大多已是瓦屋,但没有哪个孩子敢爬上去,主要是因为大人不允许:一来怕踩坏了瓦片,二来担心孩子从房顶掉下来……我盼望有朝一日在屋顶上行走,像是一次短暂的远足。不是向着大地,而是向着天空。那一刻,人仿佛挣脱了尘世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