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单元课堂练习课堂练习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被征地农民的许多现实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M省2010年对1460户被征地农民进行入户调查。调查显示,被征地农民户均失地2.1亩,99%的家庭得到各种形式的补偿,每户平均获得政府货币补偿76271元;与土地被征前相比,34%家庭收入增加,户均增加7125元,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户均减少10409元,其余家庭收入变化不明显;69%的家庭拥有固定职业,31%农民没有固定职业;在有固定职业的农民中,10%的农民中通过政府、社区介绍就业的;70%的农民拥有医疗保险,17%拥有养老保险,3%的农民拥有失业保险。假如你是M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向政府提出解决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思路分析:•首先审设问:知识要求--假如你是M省人大代表,这说明运用的是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向政府提出解决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这说明试题属于措施类的主观题;其他要求--结合材料,说明组织答案要注意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其次阅读材料:提取有效材料信息--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偏低、就业困难、收入减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最后整理答案: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政治生活语言组织答案。•参考答案:•①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偏低,应该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机制。•②部分被补偿农民就业困难、收入减少,应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③部分被征地农民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应扩大保障体系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④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监督,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规律方法:解答文字材料主观题可运用的法则。•法则一:审设问。审清设问的知识要求、问题指向及其他要求。•法则二:读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采取分层次阅读的方法,抓住标点符号和关键字、词、句,概括材料中的每一层次的中心思想和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法则三:找相关联的基本观点。依据设问要求和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思考与教材知识对接的内容,或者联系相应的时政知识回答。•法则四:确定答题方向。依据材料设问要求和问题指向,分析所要回答的是定位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选修中那个模块或模块组合,并明确考查属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哪一方面(理解、认识、合理性等)•法则五:书写答案的要点环节是把思考的知识与材料的对接点呈现出来。一定注意语言要简洁和规范,表达要准确和严谨,做到理论与材料有机统一。[2014·重庆高考]目前,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目前,中俄关系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国家主席习近平认为,中俄共同发展“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中俄两国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旧的思维方式,致力于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一个典范。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评价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题型为评价类非选择题。评价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首先要结合材料,概括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特点,如相互需要、共同发展、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然后联系相关知识,如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世界多极化等,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进行作答。(1)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在中俄两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有利于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2)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3)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体现了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家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这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课堂练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诺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