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不知疲倦的人》教学设计《不知疲乏的人》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通常须要用到教学设计来协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不知疲乏的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不知疲乏的人》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第1页共16页课文记叙了陈景润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不知疲乏地学习和工作的故事。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记叙,先总写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乏的人(第1节);再撷取了陈景润生活、工作中的几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陈景润不知疲乏、孜孜以求、争分夺秒的工作、生活状态(2—5节);最终写陈景润最终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最终一节)。使学生相识到:科学家宏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自己坚毅毅力的支撑。陈景润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不知疲乏地学习和工作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教学目标:第2页共16页1、学习课文生字,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有关词语。2、朗读课文,能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3、了解陈景润抓紧分秒,忘我学习的故事,感受任何一项成果的取得,背后都必需有毅力支撑。教学重难点:1、能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有关词语。2、学会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一、字词揭示课题。第3页共16页1、出示:疲乏什么是疲乏?工作、学习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疲乏,而在这里,老师却要向你们介绍一个不知疲乏的人。2、出示课题:不知疲乏的人3、齐读课题。二、围绕词语,提出问题。1、沟通在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2、围绕这些词语提出问题。第4页共16页三、人物介绍,了解课文内容。1、看图相识陈景润。文中那位沉醉在书堆中的中年男子就是我们今日要相识的不知疲乏的人——陈景润2、师介绍陈景润。陈景润是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探讨,并在歌德巴赫猜想探讨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那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第5页共16页请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有关的资料。3、陈景润是怎样不知疲乏地学习和工作的?4、分节朗读课文。5、学习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孜孜不倦、曙光、游弋四、重点学习,感悟情感。出示;陈景润是个不知疲乏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1、你从文中哪里看出陈景润是个不知疲乏的人?第6页共16页2、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3、同桌沟通,谈自己的想法。4、指导朗读。5、师小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歌德巴赫猜想”,就是这样不知疲乏地学习和工作。他紧追着时间的分分秒秒,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攀登。1)分组读。2)全班读。3)指导朗读。第7页共16页五、语言芳草地。你还知道有关陈景润的故事吗?请介绍个同学们。《不知疲乏的人》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2.圈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3.了解陈景润抓紧分秒,不知疲乏地学习和工作的故事,感受任何一项成果取得的背后必需有毅力支撑。教学重、难点:圈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第8页共16页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揭示课题。1.体验引入:同学们,前两天数学老师给我们做了一道难题,你们做得怎么样?过渡:在世界上有一道闻名的难题——“歌德巴赫猜想”。虽然至今无人能解答。但是,许很多多科学家为了解这道难题用了一生的时间。其中有一位是我们中国的数学家——陈景润,他耗尽了毕生的精力解这道难题。2.出示生平:(陈景润)读读陈景润的生平介绍,说说你了解第9页共16页了哪些信息?3.出示课题:陈景润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是一个不知疲乏的人。(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学习卡:1)默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2)组内合作,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2.学生质疑。第10页共16页3.沟通归类:1)黎明、朦胧、曙光的意思,在文中说明什么?2)沉醉、游弋、毫不在意的意思,用了这些词说明什么?3)陈景润为何舍不得奢侈这几分钟?三、学习课文、释疑解难。过渡: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