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行避开地须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说教材:第1页共64页《分米和毫米的相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相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肯定的用尺度量实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运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相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特性的和谐,理性的培育,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学问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究学问第2页共64页间的内存联系,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实践操作实力,简洁的推理实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同时结合详细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育学生的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课.件.园)中与学生主动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学问与培育情感看法、培育实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相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学问,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意借助直观教具第3页共64页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主动参加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视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相互合作,集体探讨,获得学问,应用学问。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实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改变,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变更以老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实力的发展。基第4页共64页于此,《分米和毫米的相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觉问题,通过试验、操作、表达与沟通等探究活动,自主探究。例如老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觉学问,学习学问。二、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当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究和探险的经验,学生随之失去了培育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第5页共64页科学方法的机会。会发觉学生把学问“抛”得很快,究其缘由,是学生缺乏对教学学问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相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阅历,学问阅历动身对老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说明,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学问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学问,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相识毫米时,老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第6页共64页觉了哪些有关毫米的学问?”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老师立即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老师接着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相识。三、让趣味练习,促学问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及沟通等等数学活动。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第7页共64页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