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使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发展少走歪路,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依托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辅助进行课堂教学已成为现代音乐教学的标志。在应用中它把各种信息集成处理,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达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环境的目的。尤其在音乐课堂中,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那么,多媒体是否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在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呢?我在多次的教研活动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两则音乐教学中真实的案例:案例一:在六年级音乐教学《雪绒花》一课中,教师整合了《哆唻咪》、《孤独的牧羊人》,以影片《音乐之声》为主线,课件制作十分精美。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跟唱了一遍《哆唻咪》,学唱了两遍《雪绒花》,其余时间均在观看影片剪辑,教师只是做了几句简短的介绍。课后,我问学生:“这节课你上的快乐吗?”学生说:“快乐。”我又问:“那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吗?”学生答:“影片真好看,那些孩子真可爱……”孩子们的视线都停留在了影片上,却对本堂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没有任何印象。案例二:在一次优课展示中,教师通过精炼的语言、扎实的基本功,结合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掀起了一个个高潮。突然,课件不知怎么放不下去了,教师顿时傻眼了,慌作一团,把学生扔在一边,四处张望。好不容易请人找到毛病,修复以后重新起动,接下来的课无论教师如何启发,学生却再也无法融入课堂,与教师回到前面的状态。这是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所存在的不和谐音符:多媒体使用过滥,喧宾夺主;教师过分强调预设,过分依赖课件,遇到故障便手足无措,影响了教学效果等。这些都是由于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缺少逻辑性而引起的。虽然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仍要教师来组织实施。充分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回过头再来看多媒体的运用,理性的使用,一定能让多媒体为我们的教学增光添彩。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来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服务呢?一、认真筛选注重实效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将面对大量的相关材料,对这些材料一定要有选择地使用,既要使课件丰富多彩,又要避免过多的材料堆积造成喧宾夺主、课堂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在案例一中,教师正是只注重了媒体的运用,没有考虑教学重点的突出以及音乐课的特点而偏离了课堂的方向。我们应该按科学的方法进行初步设计,然后对教学内容与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与联系,确定内容的选择点,并在选择点上筛选具有关键意义的材料应用在课间制作中,以此保证多媒体课件的内容简洁准确而又涵盖量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找准课件展示的最佳时机,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让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声、色、形的渲染下,容易进入教材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例如:在教学《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