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不仅要满足流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邻近地区供水和保持必要的入海水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1、水资源量根据1919年至1975年56年资料统计,黄河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为470亿m3。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将历史上逐年的灌溉耗水及大型水库调蓄影响量还原后,花园口站的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559亿m3,加上花园口以下支流金堤河、天然文岩渠、汶河天然径流量21亿m3,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总量580亿m3。将水文系列延长至90年代后,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总量约590亿m3,比56年系列成果偏大约2%。考虑到56年系列成果已在国务院批准的沿黄省(区)水量分配方案及黄河大型水利工程设计中广泛应用,因此,本次规划仍采用56年系列成果。黄河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而年径流量只占全国的2%,水资源较为贫乏。黄河河川径流大部分来自兰州以上地区,其年径流量占全河的55.6%,龙门至三门峡和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的年径流量分别占全河的19.5%和10.5%。兰州至河口镇区间,产流很少,河道蒸发渗漏强烈,河口镇年径流量比兰州有所减小(见表1)。黄河河川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干流及主要支流7月至10月径流量一般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黄河干流各站年最大径流量为年最小径流量的3.1倍至3.5倍,支流一般达5倍至12倍。黄河自有实测资料以来,曾出现过1922年至1932年连续11年和1969年至1974年连续6年的枯水段,其年径流量分别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70%和87%,流域内普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害灾。黄河天然年径流地区分布表表1(1919年至1975年56年系列)站名或区间名控制面积平均年径流量年径流深(mm)(km2)占全河(%)(亿m3)占全河(%)兰州22255129.6322.655.6145.0兰州至河口镇区间16341521.7-10.0-1.7/河口镇至龙门区间11158614.872.512.565.0龙门至三门峡区间19086925.4113.319.559.4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416165.560.810.5146.1花园口73003697.0559.296.576.7花园口至黄河口区间224073.021.03.693.7黄河河口752443100.0580.2100.077.1根据地矿部的最新研究成果,黄河流域(包括内流区)地下水资源总量453亿m3(矿化度<3g/L,下同),其中与河川径流之间重复计算量305亿m3。上游的宁蒙平原引黄灌区,中游的汾渭河谷盆地及洛河,下游的汶河、金堤河流域等,地下水资源量比较丰富。黄河流域河川泾流量加上地下水资源量,并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728亿m3。2、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1)水资源利用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修建了大量的蓄、引、提水工程,为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促进流域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现状(1988年至1992年平均)黄河供水地区引用黄河河川径流量395亿m3,耗水量307亿m3,黄河河川径流利用率已达53%,与国内外大江大河相比,水资源利用程度属较高水平。用水的地区分布为:上游地区年引水量198亿m3,耗水量131亿m3;中游地区年引水量71亿m3,耗水量54亿m3;下游地区年引水量126亿m3,耗水量122亿m3(其中流域外耗水量106亿m3)。黄河河川径流利用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在干流主要是上游的宁蒙河套平原及下游的黄淮海平原;在支流主要是渭河、汾河及涑水河、湟水、洛河、沁河等河谷盆地。用水的主要部门是农业灌溉,平均每年引用黄河河川径流362亿m3,耗水284亿m3,占总耗用河川水量的92%。工业及城乡生活每年引用黄河河川径流33亿m3,耗水23亿m3,占总耗用河川水量的8%。现状流域内地下水开采利用量97亿m3,其中上游地区23亿m3,中游地区54亿m3,下游地区20亿m3,主要集中在汾河、涑水河、渭河、汶河等支流河谷盆地。工业及城乡生活用水大部分以开采利用地下水为主。从目前地下水利用情况看,一些地区地下水开采过量,有的城市附近出现地下水漏斗和地面沉降。在上游的宁蒙平原灌区及下游流域外沿黄平原灌区,地下水开采利用尚有较大潜力。黄河流域及下游沿黄地区用水情况见表2。现状黄河供水地区耗水量情况表表2单位:亿m3水源项目河口镇以上河口镇至花园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