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那肯定会很好》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那肯定会很好》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那肯定会很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第1页共55页1.会认7个生字,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知道一粒种子到阳台的木地板走过的历程,理解为什么“它”觉得“很好”。3.比较《那肯定会很好》和课文《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重点难点1.知道一粒种子到阳台的木地板走过的历程,理解为什么“它”觉得“很好”。2.比较《那肯定会很好》和课文《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教学过程第2页共55页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去年的树》,去年的树的遭受让我们感到有些淡淡的悲伤。有一粒种子努力生长,它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它又有哪些奇遇呢?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课文《那肯定会很好》。(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出示重点字词:缩成努力茎手推车吱吱嘎嘎拆了旧木料2.指名读,师生一起正音。第3页共55页3.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抓住重点,探讨沟通1.默读课文,把含有“很好”这个词语的句子画出来。这些“很好”代表着这粒种子的愿望,那么它究竟有过哪些愿望呢?它的愿望实现了没有?怎样实现的?小组探讨沟通。情节1:它是种子时。A.小组沟通:它在想什么呢?为什么这样想?(站起来,呼吸簇新空气。——那肯定很很好)B.指导朗读:哪个词能体现种子肯定要站起来的决心?(肯定)第4页共55页指导把句子读的洪亮坚决。C.沟通:愿望实现没有?怎么实现的?(努力生长,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情节2:它是大树时。A.沟通:它在想什么呢?为什么?(做一棵会跑的树。——那肯定很很好)B.体会心情,指出憧憬的语气。C.沟通:它是怎么实现这个愿望的?(向农夫拂动,被做成一辆手推车。)成了手推车以后,它什么感受?(真很好)第5页共55页情节3:它是手推车时。沟通:它为什么想停下来?它怎么想的?抓住“费劲”一词,体会它的感受(坐着休息——那肯定很很好。)指导朗读,读出它费劲的样子。情节4:它是椅子时。A.从它的感受来体会,抓住“吃力”体会心情。(想躺下——那肯定很很好。)B.指导朗读。读出吃力的感受。情节5:它是木地板时。第6页共55页A.沟通:哪些词语能表现它的感受?“满足”、“伸展”。(很好极了)。B.探讨:为什么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它觉得自己又变得年轻了。)C.指导朗读。体会它满足的心情,并读出来。2.: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特别的历程,每一个历程它都为人类作出了贡献,每一个历程也都为它带来了欢乐。四、对比阅读,探讨异同前面我们学习了《去年的树》,同样是写树木,从体裁和内容上第7页共55页看,这两文章在有什么相像之处与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也可以自主完成。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五、围绕主题,练讲故事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粒种子在历程中给人类做出了贡献,自己也感到了欢乐。假如你是这粒小小的种子,你能把你的奇遇讲给别人听吗?2.布置作业:给家长或他人讲《那肯定很很好》的故事。第8页共55页《那肯定会很好》教学设计2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奉献教化,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1、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第9页共55页的木地板的经验。3、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便利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验。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便利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行。1课时第10页共55页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生字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