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李白李白生平及创作李白的生平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25(25岁以前岁以前));;远游求仕时期(远游求仕时期(2626至至4242岁);岁);长安时期长安时期(42(42至至4545岁岁));;再度漫游时期再度漫游时期(45(45至至5555岁岁));;安史之乱时期(44至62岁)。李白的思想李白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儒、道、侠李白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三者兼综的特点。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济时的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济时的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李白,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李白,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又始终沾溉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又始终沾溉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此外,李白的思想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此外,李白的思想与人格中还渗透了游侠和纵横家的侠义精与人格中还渗透了游侠和纵横家的侠义精神和人格理想。神和人格理想。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1.1.浓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浓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2.2.奔放豪迈的感情;奔放豪迈的感情;3.3.综合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4.4.语言明朗、活泼、隽永,词采瑰伟绚丽,语言明朗、活泼、隽永,词采瑰伟绚丽,风格飘逸自然。风格飘逸自然。写作背景天宝元年,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是古代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金酒杯里装着清醇的美酒,一斗值十千钱,玉盘中盛的珍贵的菜肴也值一万钱。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无限的寂寥、怅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过黄河却见冰雪堵塞了大河,准备登上太行山又见莽莽的风雪弥漫高山。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想像吕尚那样闲暇时在碧溪边上垂钓,忽然又想像伊尹那样在梦中乘船从太阳边上经过。两大典故:商朝末年的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啊!行路难!眼前岔路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有一天我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