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成因与对策利辛二中左振师【摘要】学生因参加体育课练习而发生体育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它不仅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校体育的声誉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与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形成伤害事故的成因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安全;伤害事故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艰苦努力下,全国范围内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尽管在显著减少,但也时有发生。其中,学生在参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最不安全因素,既给学校带来压力,也给体育教师加重了心理负担加强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预防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既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使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减少事故给学校、师生以及师生家庭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一、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生方面原因。1.1学生身心特点: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同时,他们的心理社会能力也在迅速发展。此时的学生好奇爱表现但自控能力差。表现为运动中不知疲劳,不知冷热。一些学生常常累的大汗淋漓、大喘、咳嗽、面红耳赤,蹲地或坐地常常可见。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血管机能尚不完善,如果不节制大运动量,容易导致身体伤害。1.2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安全意识是指对人的身心免受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条件与状态所持有的心理活动总和。它是人们对生产、生活中所有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客观事物的警觉和戒备的心理状态。由于小学生的生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学生的安全意识极差,主要表现为对活动没有一个正确的安全意识判断,做事1心血来潮,急于求成,忘乎所以,有时还会有一种个人英雄主义,这样最易发生伤害事故1.3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案例:某小学四年级一男生在垫子技巧练习中,由于心里害怕,做侧手翻是双手没支撑好,结果该同学直接导致手臂骨折。如果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并能用自我保护的技能,头脑冷静,在落地时顺势团身滚动,起码能减轻受伤程度。这都需要日常体育教学中进行渗透实践。1.4学生身体素质差,体育运动能力低下:学生先天身体素质较差,加上学习负担重,休息不足,加上不吃早饭的不良习惯,导致体力不佳,引起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1.5学生疾病的因素。学生中个别患有先天性疾病,或带病上课,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又缺乏安全意识,从而在体育课和运动比赛中,因剧烈运动而导致伤害事故或生命安全的发生。2、教师方面的原因。2.1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不强,未实施保护措施或措施不当。体育教学与室内的课堂相比较更难以组织和管理且它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如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安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疏忽大意,就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投掷项目进行练习时,学生被安排站立的位置不恰当;需要保护与帮助的教学项目,未实施保护措施或措施不当等。2.2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的组织不合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体育教学规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合理的内容和适当的组织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和组织方式不恰当很容易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2.3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隐患不够重视。有的教师用成人的眼光对待学生,如:在许多对抗性游戏比赛中,学生兴趣高,场面热烈,为了获胜,动作幅度大,互相碰撞,这时作2为教师如果对产生的隐患不重视,没有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就会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2.4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对动作技能教学不符合科学原理。教师自身的技能素质不够,而又要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所以在组织时又点不得章法,混乱。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果教师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就能避免一些伤害事故发生。3、体育设施缺乏维护酿事故。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维修不及时,或保护措施不当,是造成体育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体育活动场地小条件差,如场地不平整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