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细节中的母爱。2、读写结合,初步掌握在写作中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一、导入每次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脑海里总是闪现出这样的画面:夜深人静,两鬓斑白的老母亲孤独的坐在烛光下,借着微弱的光,丝线游走在她的指尖,这是母亲在为儿赶制新衣,虽然已经针脚稠密,但絮絮叨叨的母亲依然担心给儿缝补的衣衫不够耐穿。是的,这里的母爱不够轰轰烈烈,但却在细微之处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秋天的怀念》,去感受母爱,去看史铁生是如何将母爱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的。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母爱师:请同学们饱含深情的再一次自读课文。师:(你们声情并茂的品读真让老师为之感动)下面,我们来看课文,作者怀念的人是母亲,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去认识并读懂一个人,该怎么去认识呢?嗯!我听到有同学说听他的话语,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表情。是的,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而这也就是我们写作中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那么,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哪里是对母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老师希望大家边读边找边做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师: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读出你找的相应的句子。(生回答)大家找的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那么,我想请问大家,从这些词语及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生(齐):母爱。师:是的,母爱是什么?母爱就是一句句话语,母爱就是一个个动作,母爱就是一个个表情。概括起来母爱就是一堆堆细节,一堆堆毫不起眼的生活细节。那么,让我们走进这些细节,品味细节背后的感动。师:下面请一个同学有感情的读出文中对母亲的语言描写。生:“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等等师:(感谢这位同学感人的朗读,听完他的朗读让老师不禁眼圈红红,我看到有些同学都在低声啜泣)是的!文中对母亲的语言描写并不文采飞扬,但却字字真切,感人肺腑,朴实而简单的话语就是母亲对孩儿最真挚的呵护。师:下面请一个同学再读出文中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生:“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师:让我们来品析“躲“和”偷偷地“,面对自己突然的瘫痪,作者一时间是无法接受的,所以他需要宣泄内心的绝望,作为母亲她理解儿子的痛苦,但是她又不能让儿子感受到她对儿子一再的忍耐。所以作者在这里选择用”躲“,不正体现出了母亲对儿子的宽容,理解吗?师:文中还有一处,这个动词同样用的相得益彰。请同学们找出,并试着自己去品味此字的巧妙。生:“挡“师:这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来品味。(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他的品读吧。师:(真好!这是目前为止我听过的最棒的赏析。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我想这位同学如果没有反复的朗读与感悟是无法体会挡字所蕴含的感情。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阅读,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才能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真实情感,也才能够逐步的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师:最后,让我们走进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神态描写。请一位同学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读出你发现的。生:“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她也笑了“师:我们来看“憔悴“一词,作者不用说母亲身体羸弱,一个词就点出了母亲为儿积劳成疾,而最后的”笑“更是让人为母亲的这一笑而心酸,面对儿子的暴脾气,母亲非但不生气反而笑了。母爱是什么?母爱就是宽容,忍耐。我想全天下也只有母亲才可以以这样的胸怀去接纳孩子的无理取闹。师:下面,请大家再一次结合我们刚才的分析重读课文,体会前后你不同的感受。三.读写结合,初步掌握在写作中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师:读完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品味了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刚才就看到有些同学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感动,想动起手来练练笔了。下面,我们来进入到第二环节。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读和写,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读写结合。趁着大家还沉浸在母爱的感动里,下面我们就进入写吧!师:老师给大家创设一个情境,请大家试着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