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教版(2011)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2.1计算机的发展教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信息技术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上午第1节4.教学时数:45分钟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解决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2.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解决办法:通过实物展示、模拟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构成,并通过案例分析软件的工作原理。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实物模型2.课程平台:智慧课堂3.信息化资源:教学视频、PPT课件4.教学手段:讲授、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1.理论介绍: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计算机发展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重点难点解析:解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发展对社会的影响。2.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机,体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3.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结果,巩固所学知识。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1.讨论主题:学生围绕计算机发展中的伦理问题进行讨论。2.引导与启发: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提出问题,启发思考。3.成果分享: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拓展与延伸1.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计算机发展史》、《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等书籍,以深入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程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2.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动态,如新型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人工智能的应用案例等,并进行整理和分析。3.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与计算机相关的项目实践,如编程比赛、机器人制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与专家学者交流,拓宽视野,了解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5.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国内外知名的计算机专业网站和论坛,如CSDN、StackOverflow等,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6.实践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机领域的实际案例,如大数据应用、云计算服务、网络安全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7.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竞赛,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物理、生物等,进行跨学科学习,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9.学术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领域的学术研究,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和能力。10.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科技普及等,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计算机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的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作为未来的信息社会公民,我们需要具备计算机素养,能够正确使用和保护计算机技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当堂检测:1.请简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4.请举例说明计算机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请谈谈你对计算机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的看法。6.请描述你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创新点。7.请谈谈你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8.请简述你对计算机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