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有效性实验研究”阶段总结——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魏统盛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既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能力、自主习惯,又可以使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启发,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和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在讨论过程中,求知的互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本人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想法、做法,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更好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因校而异,因科而异,因人而宜,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小组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教学中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效果较差,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1、合作过急、合作时间过短。也就是老师提出一些问题,马上就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气氛看起来很热烈,但因为学习缺乏思考的时间,缺乏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因此很难达到合作的目的,也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同时,往往教师为了实现预设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强行终止了学生的讨论,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总结,以至于合作学习无果而终,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2、合作学习组织不力,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常常可以看到发表看法的总是那一两位学生,有的学生根本不参与讨论,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3、合作过于简单或无法合作。这就与教师问题的设置有较大的关系。有些问题学生单独就能完成,无合作的意义,有些话题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就是花更多的时间学生也讨论不到什么成果。这几种情况都不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虽然这些问题都存在,且存在较多这些现象,但这只是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只要教师能科学合理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一定是行之有效的。二、根据存在的以上几个问题,在合理组织、合作学习上作如下一些尝试:1、重视小组建设和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要建立有利于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的各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性别等因素分成由各层次学生组成的组,各组间实力尽可能平衡。且制定有利于组间竞争的制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比如为了激发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参与热情,表演欲望,采取加分倾斜的制度等。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特别要抓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合作热情。2、教给学生必要的有效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分工,让他们明白分工合作,尽可能发挥出各自的优点,形成好的组合。比如分成小组长(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与裁决)、记录员(记录好同学的发言要点),汇报员等,使各成员紧密合作。且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变换,使每个学生能担任不同的角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合作水平。同时要逐步养成学生善于倾听,善于发表自己意见、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好习惯。具体的方式为:我说你记、我讲你听、我学你查、我演示你配合、我展示你点评的六种方式。3、合作探究的内容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要符合本课重点、难点考点,让学生有话可说,而又能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过程。只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讨论有所得,有所获。4、重视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提升知识要点。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更为全面。要重视问题设置和作业设计。教师的课堂设问和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教学的重点,还要体现引导、点拨的作用。科学的设问和精选的作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对学生学习无声的引领,神来的点拨。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要点,提升归纳概括能力。5、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任务,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