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七个二类字,学会四个一类字。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薛谭学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列子》的大致内容,了解列子其人。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寓意。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寓意。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查找《列子》相关资料,找《列子》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故事,读一读。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列子》相关资料。二、读古文,感受寓意:(一)、读课题《薛谭学讴》,你读懂了什么?薛谭学习唱歌。(二)、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纲: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用自己的话讲《薛谭学讴》的故事。(三)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1.扫清难读的字:讴遂弗止郊衢响遏行云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这篇短文的大意。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全部学完,自己就以为统统都会了,便打算向老师先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路旁给他设酒饯行。席间,秦青轻轻地击着拍子,唱了一支十分悲壮的曲子,歌声把树林都震响了,使天上飘动着的彩云也停住不动了。薛谭听了,便连忙向老师谢罪请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不敢说学成回家的话。3.感受人物形象,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说明】这则寓言告诫人们,读书、学习浅尝辄止的人,不可能有大成就。学识技艺是永远没有穷尽的.这里也给我们以启示:一方面可以说恰当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当反过来用它来指导学生实际时,就应具体化形象化,教师的引导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往往容易产生自满的同学,这样的导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让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发展。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言传身教”。三、教师小结:“薛谭学讴”全文的重心是刻画人物秦青和薛谭,颂扬秦青的“视徒如子”和薛谭的“知错则改”的好品质。秦青对待学生,宽容大度、仁爱和善,作者用最简洁、洗练的词字成功塑造出教师秦青的高大形象。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四、作业:1、把其中一篇读给家长听,并能用自己的把这个故事讲出来。2、结合这两则寓言故事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薛谭学讴《列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响遏行云学无止境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解题设疑:1、今天我们学习《纪昌学射》。2、齐读课题。3、谁愿意对说一说对“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文题的理解?(纪昌学习射箭。)4、学习这则寓言,你都想知道什么问题?(纪昌跟谁学习射箭?是怎样学习的?学习怎么样?……)5、老师把大家的问题整理了一下,是不是这样几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大家设计的问题来学习本课。二、请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自己试读课文师:大家读了课文,从朗读的角度你觉得读文言文与读现代文有什么不同?(课文不太好读。)三、下面老师出示一些文中不太好读的语句,我们来练习读一读。(在读中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1)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2)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3)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4)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望之。(5)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四、请三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五、研讨第一个问题:纪昌跟谁学习射箭?1、读“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板书:学射于飞卫2、读了这句话,你有没有什么疑问?(飞卫是谁?为什么用了一个“又”,不用不可以吗?)3、这些问题在文中写没写?哪里写了?4、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5、学习理解“弟子……其师。”6、学习理解“甘蝇……鸟下。”7、学习了这一段,你想到了哪此词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名师出高徒,神箭手……)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带赞美的语气来读第一段)六、研讨第二个问题:“飞卫”这位高师是怎么教纪昌学习射箭的?板书:先学不瞬(眨眼),亚学视(看)读“飞卫”说的两段话。——抓住语言来写七、研讨第三个问题:纪昌是怎样学习的?学习得怎么样?1、怎样学习“不瞬”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