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原始农业到刀耕火种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左图为打制石器。→右图为磨制石器。骨耜云南的刀耕火种。黍稷粟麦稻猪马牛羊鸡狗推动整个古代农业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以及农作物种类的丰富等。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在重视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注意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讲究轮作、复种、套种、加强管理,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精耕细作的体现铁制农具东汉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甘肃嘉峪关市出土)西汉时期的西汉时期的耦犁耦犁(形象图)(形象图)时期工具名称特点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隋唐曲辕犁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二牛三人、一牛二人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1)铁犁牛耕(2)耕作技术的进步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汉代代田法垄作法,又叫畎亩法,由畎和亩两部分组成。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它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3)耕作制度和区域经济中心的变化1.耕作制度:由一年一熟到一年两熟或三熟.2.区域经济中心:由黄河流域中下游到江南地区.南宋诗人范成大写诗“曲尽吴中农圃故事”,《刈(yi)麦行》诗云:“腰镰刈熟趁晴归,明朝雨来麦沾泥。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麦。”此诗歌印证了什么耕作制度的出现?(4)灌溉水利的提高阅读课本第6页,归纳出不同时期水利工程或水利灌溉工具。这是一幅航拍照片这是一幅航拍照片,“,“鱼嘴”使鱼嘴”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坎儿井示意图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筒车高转筒车“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禾苗待我灌醉”——唐《调笑令》时期工程或工具战国都江堰汉朝漕运、白渠、龙首渠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欣赏:树上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多我于娘子戴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恩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问题一: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问题二: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有哪些?问题三:如何正确认识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问题1:含义: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人生三件宝,丑妻、薄地、旧棉袄。《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白居易的《朱陈村》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