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语文,不仅仅是课文VIP免费

语文,不仅仅是课文_第1页
1/2
语文,不仅仅是课文_第2页
2/2
语文,不仅仅是课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的课程理念给沉寂多年的语文课堂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也使我们明显地看到语文课堂上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等发生的变化,其中也包括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改变了传统的选文方式,根据专题需要,创意地组合各种有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材料,衍生出了丰富的语文活动内容,以此拓宽学习天地,让语文课程资源不囿于语文教材。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与大语文充分接触,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与研究。【问题一】意识欠缺,能力不足一些教师潜意识里习惯于现成课本教材的一潭水,只把教科书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活动性、开放性就无法融入其教学理念。这样,大量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进入实际的教学中,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样,懂得开发而不善加利用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唐诗宋词、山水文化、生活缩影、时事热点等等,一些老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也颇有成果,但教师由于担心负担加重,往往不善或不愿变革已经习惯了的一整套教学行为,资源虽多种多样,却无法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虽有活水不见进渠,一样是教学无澜。【问题二】视野狭窄,手段单一一些教师在开发新资源的过程中,偏重于文本资料,只是单一地固化教科书这一课程资源,把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只简单地等同于深挖文本、拓展练笔等等,忽视生活这一更为广大的水源,这样往往导致教学与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相脱离。课堂概念单一狭小,只守住45分钟的空间与时间,或是《我与地坛》亲情叩问,或是《论语》的借鉴意义,或是《十八岁及其他》的理想聆听,或是《山羊兹拉特》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期待,文本的开拓与利用固然令人欣喜,但流于只见教材资源,学生生活资源及社区课程资源等方面都未加以开发与利用,活水引进渠道单一,课程资源的实效性自然打折。【问题三】脱离实效,漫天撒网忽视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及合理性,不注意开发利用的梯度、深度和适度等,致使资源开发利用重复、过度,或资源开发利用浮于表面及过于狭窄。或者,课程资源不加筛选,不加整理,不加控制,一股脑儿在课堂里呈现出来,造成资源的低效甚至无效堆砌。如充斥大量的世界大战画面、流离失所的表情及至当今中国的美好生活图片,使得“和平的祈祷”一专题怎么看也象历史或政治课。如《听听那冷雨》中挤压的中国古诗词、乡愁诗作、台湾日本的建筑特色,这些看似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带来了热情高涨的课堂气氛,教师旁征博引,满腹经纶也引来了阵阵喝彩。但在具体的教学利用中,教师对课程资源既不考虑教学的需求,也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水平,致使课堂上无暇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来理解文本意境,喧闹过后依旧一片落寞。【对策一】唤起教师强烈的资源意识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的目光必须与生活的诸多空间接轨,让语文课植根于大地,才能最有效的开发利用语文课程的资源。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这样,我们的课堂不仅拥有《胡同文化》里复杂的咏叹,更有面对江南水乡轻盈灵动的建筑时油然而起的保护意识;我们的课堂不仅弥漫《雨巷》的幽幽气息,更能充溢踏青回来的心灵诗作的芬芳;我们的课堂不仅记录排演《雷雨》等巨著的真情投入,更有摄下社会一角真实体验的那份正义与责任……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去适应未来去面向学生的。所以,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首先要唤起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并能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去开发与利用。【对策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新课程下,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在诵读、精读中理解、感悟文本的内涵,还要努力挖掘语文新教材的教学深度,积极拓宽教学内涵。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一文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文价值,对今天的人也很有教育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古为今用,从“十思”中择其一条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语文,不仅仅是课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