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请分析结句“梦里寻春去”的艺术特点。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答:(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答: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城东早春1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送春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注]①上林:即上林苑,本是汉代长安附近的著名宫苑,这里代指唐代长安。(1)杨诗中出现了两类赏春的人,他们分别是和。诗中所描绘的新春景象是。(2)王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思?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杨诗重在描写,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细节,歌颂了早春的美丽。B.王诗重在议论,以生动的词句、明丽的意象,表达对春天的认识。C.杨诗意在表明诗人应细心观察生活,诗歌应反映大众的思想感情。D.两诗均寄情于景;杨诗用了反衬的手法,王诗则以尾句直接抒情。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答:(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处。答: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1)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答:(2)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答:6.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调笑令(唐)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调笑令(唐)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答:(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答: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山雨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3(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答:(2)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8.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答:(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答:4参考答案1.解析:答此题首先要区分开“理趣”和“情趣”这两个概念。“理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传达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诗人借助诗中的形象,把所感所悟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