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信口雌黄成语故事信口雌黄成语故事信口雌黄成语故事1成语名称:信口雌黄成语拼音:xìnkǒucíhuáng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说话随意。好用性:常用感情色调:贬义词第1页共22页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年头:古代成语说明:信口:随意开口;雌黄:鸡冠石,黄赤色。比方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成语来源: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担心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成语造句:巴金《最终的时刻》:“他们胡说什么‘老右派’、‘黑大炮’,‘不会打仗’,这真是一派胡言,信口雌黄。”信口雌黄的成语故事第2页共22页王衍是东晋人,出名的清谈家。他喜爱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庄玄理。但是往往前后冲突,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毫不犹豫,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颜氏家训》中也有“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之论。信字开头的成语信口雌黄包含有信字的成语信口雌黄韩信将兵兼听则明人而无信言必信,第3页共22页信口雌黄成语故事2xìnkǒucíhuáng晋朝清谈家王衍担当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常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最喜爱老子和庄子的玄理,清谈时手里拿着鹿尾拂尘,夸夸其谈,常常前后冲突,漏洞百出,有人质疑时,他随口更改为所欲为。人们说他是“口中雌黄”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担心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晋·孙盛《晋阳秋》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第4页共22页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方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说话随意胡言乱语、胡言乱语、信口开河信而有征、言之凿凿、守口如瓶假如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冯德英《迎春花》其次十一章◎老徐话音未落,其它工人已经纷纷回到座位上坐下了,他们第5页共22页的表情看上去有点窘迫,也许懊悔不该轻信一个小青年的信口雌黄,他们坐在那儿,似乎从来没有站起来过,一个女工说,这种天气,怎么会枪毙人呢,子弹会受潮的。信口雌黄成语故事3:信口雌黄:xìnkǒucíhuáng: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担心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妄加评论,随意诬蔑、第6页共22页制造谣言。: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一种可以用来做颜料的黄色矿物。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方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信口开河、胡言乱语、胡言乱语、天花乱坠、无稽之谈、无中生有;:言之凿凿、说一不二、信而有征、守口如瓶、三缄其口、轻诺寡言;第7页共22页西晋时期,朝廷大臣有位出名的清谈家名叫王衍,他在年少的时侯就伶牙俐齿,神采不凡。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他做太子舍人,任尚书郎。王衍做官以后仍旧对老子和庄子非常崇拜,“无为而治”的道理从不离嘴。由于他学富五车,所说的道理又非常精辟,所以在当时赫赫出名,读书人对他都佩服得心悦诚服。王衍在解说老庄玄理时习惯性的拿着一把拂尘,表现得镇定自若的样子,即便是间或把道理说错了他也能随口改正,于是人们便说他是“口中雌黄”。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说:“雌黄出其唇吻。”李善注引《晋阳秋》说:“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担心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第8页共22页黄。”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于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辎軿击轊,坐客恒满。”清.张春帆《宦海》第一十一回:“在下做书的更不便无端妄语,信口雌黄,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姑且的留资谈助。”冯德英《迎春花》其次十一章:“假如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第9页共22页他在单位里常常习惯性的信口雌黄,因此单位的同事们对他这种口无择言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资本市场里有不计其数的评论家都在乐此不疲地信口雌黄,其唯利是图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信口雌黄成语故事4成语信口雌黄出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晋书·王衍传》。信口雌黄这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