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4课。从单元结构看,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包括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上承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下启“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其所包含的内容既是前一阶段民族民主运动的结果,又是下阶段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变量。从本课内容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教材第一子目“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对应课标的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亚非拉民族独立,第二、三子目探讨了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第一子目是后两个子目的基础和前提。(二)教学目标1.对“非殖民化”进行概念教学,掌握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含义。2.利用地图与表格,在时空观念下梳理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史实,认识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3.用多元史观认识殖民主义,理清历史发展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4.通过对影像、文献、图表等多种类型史料的分析获取有效信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辨证地分析和评价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5.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解决亚非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发展的困境贡献了中国智慧与方案,既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拓展国际视野,也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的人文关怀。(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新兴国家的独立、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2难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出路。二、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的历史学习以及本教材第13课和16课的学习,对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民主运动与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有一定的史实了解,但对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独立后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缺乏深入了解,也对未来的发展道路认识不够清晰。本课内容的时空跨度非常大,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各具特色,学生对整体的把握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时需要补充一定的史料,丰富新兴国家从独立到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探寻历史发展的内在线索。(二)教法情境创设、史论结合、问题探究(三)学法史料阅读与分析、图表制作、合作讨论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设计:播放《为了可爱的中国》坦赞铁路片段,启发学生思考:坦赞两国为何如此迫切修建坦赞铁路?中国在国内最困难的时候,为什么愿意援建一个被世界银行和英美苏都拒绝的项目?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纪录片坦赞铁路片段导入,让学生在了解修建坦赞铁路相关史实基础上,感受刚独立的新兴国家寻求发展的迫切和艰难,以及中国为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关系所做的牺牲与贡献。既能激发学习热情,又为本课的立意埋下伏笔。学习新课:第一篇独立之路——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亚非拉民族的独立材料一节选自李春放《世界历史》3问题设计:根据材料一,“非殖民化”含义是什么?学生活动一: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并在地图上找到对应国家。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教师点拨,通过“非殖民化”概念的辨析,掌握殖民体系瓦解的内涵。该子目内容时空跨度大,故对教材重新整合,以学生活动的方式,结合地图完成表格。在时空观念指引下梳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并认识其特点,突出教学重点。过渡设计:西方殖民大国苦心经营了几百年的世界殖民体系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就土崩瓦解了,这是什么原因所致呢?引入下一环节——探索原因2.新兴民族国家独立的原因材料二节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下问题设计:根据材料二判断英国承认印度独立是被迫还是自愿?英国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材料三节选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材料四节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问题设计: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二战后殖民帝国迅速瓦解的原因有哪些?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史料进行自主探究,从殖民地和殖民国家的角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