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摘要。本文通过企业传统与现代安全管理工作的比较,从系统工程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安全管理工作决策实施的更具科学性、主动性。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近年来,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在开放、搞活的大潮中相继涌现,打破了有史以来“国统天下”的格局。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及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的改变,引起了企业内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现有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工作范畴。企业人员结构的变化,使得安全管理控制对象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安全工作的难度。由于企业效益不景气,下岗职工思想情绪的抵触,在岗职工思想情绪的波动以及多年来企业沉积的各类不安全隐患等都已明显地暴露出来,可谓“险象环生”。那么,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不安全因素,控制或减少各类事故、案件的发生,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下面,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际,就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作一探讨。1.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点———被动变主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往往是从抓事故、案件开始的。针对所发生的事故、案件来查找原因,区分责任,总结教训,制定措施,通报所属单位引以为戒。这种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通常被人们称之为“问题引发型”或“被动式”管理。而在当今各种所有制成分的企业群雄并立长期共存,生产的产品及生产条件随着社会需求变数不定的条件下,安全管理工作内容更加繁多,且日趋错综复杂。这种“被动式”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安全管理工作形势的发展需要,其最大的弊病就在于这种“被动式”管理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状态没有一个系统的定性和定量的概念,仅以事故、案件来衡量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在没有发生事故、案件时可一俊遮百丑;出了事故、案件便是一无是处,工作毫无成绩,随之而来的就是大会、小会或通报批评,甚至是追究领导人和责任人第1页共2页的行政、刑事责任。企业的管理者终日提心吊胆,却又心中无数,不知所措。为了变被动为主动,需要推行一种新的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就是采取系统工程的方法———安全管理系统工程的方法识别、分析、预测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及部位的各种危险性或者安全性,对企业内部的安全状态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从中发现和确定种种不安全因素及各种隐患,并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对策,消除隐患和薄弱环节,使之处于最佳安全状态,并通过有效工作来防止各类事故、案件的发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预防和减少事故、案件的发生放在“为主”的地位,我们称之为“主动式”管理。即从事后查处转到事前预防,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转变为现代的安全管理方式。2.安全管理工作前提———安全性预测安全性预测的方法很多,须本着“需要与可能”的原则,按照安全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依据预测的对象而选择不同的预测方法。使用这些方法,不但可以寻找出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部要素,而且还可以通过分析、归纳、演绎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搞好安全防范工作。3.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安全性分析企业内部实行安全管理系统工程,首先要从企业自身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危险性或安全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确定影响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诸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完成系统安全的审定、认证、系统性能的评估、系统效益的评价和安全管理系统发展的预测,为系统综合和协调提供基础条件和基本依据,进而对各种危险性或安全性要素作出正确的分析评价,以避免重复劳动并取得安全管理工作的最优方案。[1][2]下一页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