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孩子,开心自己(教学随笔)张金艳从事生本教学实验快一年了,从最初听到“生本教育”一词时的迷茫以及有所了解后心生的担忧,从开始接触生本班教学时的一头雾水到后来培训学习过后的豁然开朗,这一路走来,不能说自己很成功,但至少可以说孩子们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不能说对于课本孩子们都烂熟于心,但至少他们在每节课都乐于展示自己。记得以前上普通班的时候,每次上课都是老师教若干次,带读n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总还有几个淘气的孩子我行我素,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整顿课堂纪律、对口令。即便如此,仍然还会有不爱学习的孩子时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在对话表演方面,每节课举手和有能力表演的同学没有一点悬念,一到表演(展示)的环节,全班同学都望着那几个“优秀”的学生。作为老师这时候还必须极力鼓励一些胆小但很有可能已经掌握的孩子能举起自己的手站到讲台前表演。这是一种煞费苦心的教学,上课的教师常常会因为带读、讲解、整顿课堂纪律而喉咙沙哑甚至筋疲力尽。仿佛老师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而孩子们却还总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我们总是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哪一方面有待改进,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还是教学环节、游戏的趣味性、实效性?接触了生本教学,让我感受到,其实这种状况的出现并不是老师教学水平所能改变的,而是教学的理念层面所起的作用。以往我们每个老师总是遵循:“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一种为人师表的准则,且“传道”首当其冲,因此老师就变成了传声筒,还要强加上各种诸如“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光环,仿佛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一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事实上,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玩是他们的天性,无忧无虑是他们的特权!他们是不可能真正懂得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不会明确学习的目的。在这样的状况下,老师想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发言,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其实是件概率比较低的事。对什么都还觉得懵懂的孩子们只有觉得学习好玩,有意思了,才会认真起来,所以我们也只有放手,把讲台交给孩子们、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自己,让讲台变成他们的舞台,只有这样,这些小演员们才会在上台表演前做好“排练”。因为每个人都有得到别人认可的心理,换句话说,其实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在不经意的观察中,你会发现,即便有了一块新橡皮,孩子们也会拿出来给周围的同学看,不论是在上课,还是下课,他们都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和小伙伴说:“你看我有一块新橡皮!”所以我们要让学习的内容变成孩子们手中的新橡皮、新铅笔……让孩子们学会先学,习惯先学,有备而来,这样才能在展示的时候信心满满,步步成功,开心多多。生本教育,让自己更开心,使孩子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