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661146.doc98661146.doc第1页共36页课程问题库1.如何理解成本的经济实质?马克思曾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价值的构成。他指出:“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末,在商品中剩下来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马克思这一关于成本本质的论述,人们通常称之为理论成本。基于马克思的论述,成本的涵义包括如下几个特征:第一,成本是商品货币经济中的一个范畴。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第二,成本具有耗费性质。是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的而发生的资本耗费,并且,这种消耗是个别性的。产品成本是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即C+V部分,它是成本最基本的经济内容。第三,成本具有补偿性质。成本是补偿商品生产中资本消耗的价值尺度,即成本价格,它是成本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商品的成本价格必须再买回这些物资上的不同要素。”一个企业,只有当其收入足以补偿成本时,才能持续进行简单再生产。2.成本有哪些分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成本按其经济用途的分类,我国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将一定期间发生的生产费用划分为产品制造成本和期间成本;成本按其性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个基本类别;有关成本和无关成本是按费用的发生是否与所决策的问题相关来划分的成本;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是按费用的发生能否为考核对象(即责任中心)所控制来划分的成本;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是按决策方案变动时某项支出是否可避免来划分的成本;等等。由于不同的成本概念反映了不同的特定对象,因而可以将成本按照多种不同的标志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助于理解各种成本的涵义,获取各种成本管理信息,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不同需要。3.简述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是以成本为对象,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以提供成本信息为主的一个会计分支。在西方国家,企业管理大体上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等三个阶段。成本管理是企业的一项专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是由企业管理的总的要求决定的,因而成本管理的发展也相应地可分为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等三个阶段。成本管理是基于生产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成本管理产生在什么年代,学者认识并不一致。一种说法认为早在14世纪就已经产生;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在19世纪下半叶,首先是为了决定价格而产生的。两种说法显然有很大差别。但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1880一1920年是成本管理奠基时期,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成长完善起来。98661146.doc98661146.doc第2页共36页4.你是如何看待我国成本管理的发展过程?我国成本管理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对前苏联成本管理体制的学习;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以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核算制为核心内容的成本管理模式;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之后,不断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成本管理发展道路,在总结我国成本管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5.为什么要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意义是:第一,有助于宏观经济决策的实施,以及宏观成本管理调控职能的实现。诸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实现合理的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与项目的选择,社会再生产组织,设备的更新改造,技术进步的推进,以及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等等。第二,有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利,增强企业实力,推动企业面向市场,正确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在成本管理责、权、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