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中国之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一些中国之最,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在当时所处的领先地位。记住一些科学家的名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发明创造和先进的文化,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领先于世界的各个方面优秀的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发明创造和先进的文化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难点:认识中国之最产生的原因及(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我国在历史上有很多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你们了解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二)、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之最1.学生自主学习47、48页内容,对重点内容做圈点。2.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了解我国在医学、科学、航海业上的成就)3.(班级)(集体)交流主要内容。1:我国古代的医学之最师: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是非常高的,你们了解哪些呢?生一:古代的神医扁鹊发明了“脉诊法”。生二:我知道古代的“麻醉手术”是华佗发明的.生三:张仲景发明了《伤寒论》;李时珍发明了《本草纲目》。师:是啊,许许多多的古代医学家在世界医学史上都享有盛名。我们来编辑一本反映古代医学成就的小册子吧。2:我国古代科学之最师:从古至今,我国的科学成就也很高,你都知道谁呢?生一:我知道古代科学家张衡,地动仪就是他发明的。生二:我知道数学家祖冲之,他发明的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生三:我知道现在的水稻专家袁隆平,他被称为水稻杂交之父。生四:„„3:我国古代航海之最师:我国的航海业在古代也是非常先进的。明代郑和曾经七次下西洋,整合的远航比欧洲的航海家要早进一个世纪呢!郑和的航行路线被世人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你知道为什么吗?郑和“七下西洋”和平远航,始於明朝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终於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前后历时28年,跨越三个皇朝,总行程16万海里,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600年前首创人类征服海洋的奇迹。郑和气势恢弘的航海壮举,比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葡萄牙人达‧伽玛绕过好望角到南印度洋早92年,比另一位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则早了114年。澳门作为东西文化交汇中心,其特定历史地位和独特社会功能受到广泛认同,澳门也是沟通东西文化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一站,因而总结郑和七下西洋的巨大国际意义并对澳门在新时代形势下的发展定位4、丝绸之路同学们,我们不止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还有一条陆地上的呢。我国的丝绸之路在世界上非常著名,那时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就是凭借着这条从西安出发一直通到欧洲的沙漠之路。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奇迹。(三)、音乐欣赏1.听《中国之最》这首歌,听完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作业布置完成学法大视野上第五课的作业。(五)、板书设计1、医学成就:扁鹊——脉诊法华佗——麻醉手术张仲景——《伤寒论》李时珍——《本草纲目》2、科学成就:科学家张衡——地动仪数学家祖冲之——圆周率水稻专家袁隆平——杂交水稻3、航海业: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4、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