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民生转变交流材料一、民生问题是政府预算支出安排的重点和亮点近年来,有关民生方面的支出,已成为政府预算安排的重点和亮点。这里不妨列出一份用于民生支出方面的清单。20*年~20*年,全国财政支出累计约17.7万亿元,1998年~2002年全国财政支出累计约8.1万亿元。这就是说,最近5年财政支出累计额是前5年的2.19倍,即增长1.19倍。最近5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情况如下:用于教育支出累计达2.43万亿元,比上一个5年增长1.26倍;医疗卫生支出6294亿元,增长1.27倍;社会保障支出1.95万亿元,增长1.41倍;文化体育支出3104亿元,增长1.3倍。可以看出,用于民生方面支出的增幅,都高于同期全国财政支出的增幅。再从20*年中央财政支出情况看。全年支出29557.5亿元,比上年增加6064.6亿元,增长25.8%。其中,用于教育支出1*6.4亿元,增长76%;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亿元,增长296.8%;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2亿元,增长13.7%;用于环保和生态建设支出383.7亿元等。以上表明,去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除了社保和就业支出主体安排在地方财政外,都有大幅度提高,增长速度远高于全部中央财政支出的增速。另外,从20*年中央财政支出计划的安排来看,中央本级支出13205.2亿元,增长15.4%。其中,教育支出1561.8亿元,增长4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61.6亿元,增长24.2%;医疗卫生支出831.6亿元,增长25.2%;环境保护支出1027.5亿元,增长31.4%等,分别高出中央本级支出平均增长速度29.7、8.8、9.8、16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在继续加大。近些年来财政支出结构的这种变化,用“民生财政”一词来概括可能比较确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把财政支出都用于民生方面,但是在财政支出结构的安排中,大幅度向民生倾斜,并不断提高其比重,则是一个历史性转折,并具有重要意义。二、民生财政的含义、必要性和条件第1页共7页(一)民生财政的含义。所谓民生财政,就是指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大的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当然,这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根据经济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以至于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这些投资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证实了这一论断。美国1980年用于社会福利、教育和民用安全设施方面的支出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59.4%,北欧一些福利国家的这一比例更大。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不断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用于经济建设方面,1978年财政支出中的经济建设支出占64.1%,仅基本建设支出就占到财政支出的40.3%,最高的年度曾达到60%。因此,我们称计划经济财政是生产建设性财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逐渐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经济建设支出大幅度下降,20*年该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23.4%。因此,我们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称为公共财政。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例也不断加大,20*年~20*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计达5.3万多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17.7万亿元的30%。如前所述,最近两年这方面的支出更大大增加。因此可以说,我国财政出现了向民生财政的历史性转折。今后这一比例还必将不断加大。(二)向民生财政转变的必要性和条件。1.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要求。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20*年已第2页共7页达2600美元。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就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