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品生、品社课个性化教学设计新课程极为关注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现实意义和积极的理论意义。要强调的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将成为最具实践价值的三种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时,就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设计,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而设计,为学生的体验学习而设计。教学中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讲求教育实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选择、去实践。教师在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注意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亲自体验、感受教学内容以及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情感、信息交流让他们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个性化设计的品生、品社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1、设计实施“创新支点”。所谓“创新支点”即教师在每一堂课中立足于通过一个(或几个)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或要点),来突出或强化对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达成。“创新支点”能代表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方向,是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突出体现,是教师独突个性特色的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它是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相结合的产物。2、激活思维,开拓视野。品生、品社课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性问题来观察与分析,要根据学生的社会交际和认识能力,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3、质疑问难,主体参与。品生、品社课教师要创造性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教师应常常留心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设计问题的焦点,提供问题的角度,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并由此萌发创新的动机。4、大胆辩论,求同存异。课堂上老师与学生讨论时,注重的不是文中讲了些什么,而是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并允许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有各种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