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研究分析作者:潘宏祥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2011年第6期潘宏祥(江苏中江国际房地产公司,江苏南京210008)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4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新准则实施后,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它与相关的旧准则相比有哪些变化,因此本文首先从两者的比较入手,分析两者在许多方面的不同。对于新准则,我们另外一个关心的问题就是它的意义,它有哪些优势,所以紧接着,本文就会对此进行研究。当然,新准则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它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所以最后,本文将探索这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关键词: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确认;计量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12-0095-041研究背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全面启动。本文将讨论的是其中4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新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理念和方法,使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这次四项准则规范了金融工具的分类和会计核算,对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金融资产转移等业务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了全面梳理,填补了我国会计标准和处理方法在这些业务领域的空白。2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相关旧准则及制度的比较分析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旧准则及制度进行了改进,具体表现在对金融工具的定义,对资产、负债的分类,金融工具的确认标准,资产、负债的计量基础以及对金融风险的披露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完善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通用惯例越来越趋同。2.1定义在以前的相关准则中,对金融工具的定义是空白的。这次的新准则参照了国际会计准则,即IAS32号准则,明确了金融工具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定义: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为金融工具。由此可以看出,金融工具的本质属性是一项合同,合同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对应形成另一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从定义方面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通用惯例的趋同。2.2分类方法在分类方法方面,传统的会计准则将资产一般是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同理负债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则提供了另一种分类方法,即先按照金融性质对资产、负债进行分类,资产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负债分为金融负债和非金融负债;然后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再按持有意图进行分类,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四类,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新的分类都涉及到企业是否有意图和能力将某类金融资产持有到期,这样可以有效打击金融投机行为。此外,由于新准则对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和计量都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掌握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特征,并对其进行正确归类,成为相关会计处理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如何分类见图2-1。2.3确认标准在确认标准方面,在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中基本没有金融工具的确认标准。因此填补确认标准的空白是我国金融市场的大势所趋。本次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明确了标准,其中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第二十五条则规定:“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终止确认:(一)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