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内容教材P42~46,秦灭六国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教学目标1.掌握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史实,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2.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从相关历史知识中找出问题的联系。3.通过对秦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重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概念,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战国时期,诸侯国割据称雄,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结束割据战争,实现统一,已成为当时各民族的强烈愿望。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人民的愿望,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唐朝大诗人李白也在诗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那么,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归纳导入: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社会混战的局面,他统一度量衡、文字,创立郡县制,修建长城等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传奇皇帝。要了解他就让我们来学习本课吧!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平之战的内容。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军在这次战役中抗杀赵卒四十万,自此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其它六国,建立起秦朝。【讨论】请同学读教材中关于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的含义。【归纳】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探究一:秦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归纳】“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探究二:分析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有哪些?【归纳】①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②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国家统一准备了条件。③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④秦王嬴政通过兼并战争,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策略得当,是完成统一大业的重要因素。探究三: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活动一】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开国大典这一盛大的时刻。(演绎历史)【小组讨论分工】学生:(分工,进入角色)学生(礼仪官):秦国大典现在开始,有请大王登基。众学生(大臣):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学生(秦始皇):众爱卿,免礼平身。今天下已定,万民归心,为号令天下,造福百姓,特诏,本王自称“朕”,名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朕决断。地方设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增至40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探究四: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1.展示投影《中央集权示意图》并总结:秦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对我国古代的影响深远。2.老师出示问题:秦为何要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有何作用?(统一货币、度量衡是为了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统一文字是为了促进各地的文化交流。)3.展示投影《秦统一文字图》。老师问:秦统一前,各国的文字都不一样,统一后如果原来赵国的地方官员写奏章用赵国的文字,齐国的地方官员写齐国的文字,这样行不行呢?(不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是不行的,而统一却能加强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秦的统治,因而非常有必要。4.秦在军事上巩固统一的措施:修筑长城和灵渠(联想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从功用上看:长城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