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生产技术培训会领导讲话同志们:经县委、县政府研究,今天专题召开全县“东桑西移”项目建设工作暨蚕桑生产技术培训会,这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这一产业培植和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东桑西移”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建设蚕桑基地、发展蚕桑产业是我县抢抓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战略机遇,立足郧西实际,整合优势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一)实施“东桑西移”项目建设,发展蚕桑生产,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培植农业骨干产业的战略举措。黄姜产业持续低迷之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植农业新的替代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东南沿海地区蚕桑生产受到土地的制约,“东桑西移”成为必然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国家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公共财政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计划在中西部地区建设200个万亩以上的蚕桑基地,并对每个基地县进行重点扶持。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做好年秋冬播工作的意见》,我省“东桑西移”基地主要分布在原鄂东大别山区的老蚕桑基地和XX市第1页共10页新建蚕桑基地。年邻近的XX县区被确定为“东桑西移”工程全国首批50个万亩蚕桑基地之一,蚕桑生产发展迅速。今年5月,我带队专题向省政府、省商务厅汇报我县蚕桑生产情况,取得了省政府和省商务厅的支持。省商务厅同意将我县列入国家“东桑西移”年项目县,向国家商务部争取立项。因此,立足县情,抢抓机遇,推动蚕桑产业发展是承接国家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新的农业替代产业的战略举措。(二)实施“东桑西移”项目建设,发展蚕桑生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中国是蚕桑生产起源地,有“丝绸之国”的美称,蚕丝生产、加工已有数千年历史,为人类文明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年全国蚕丝年总需求量达到10万吨,供给量9.75万吨,缺口2500吨,国际市场缺口更大。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各产地近年来纷纷出现抬价抢收现象。国际国内蚕丝、蚕茧价格均比去年上升。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丝绸产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发展蚕桑生产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今年9月,我带领县直相关部门和部分乡镇的负责人到阳、镇安等地考察学习蚕桑产业发展的经验,深受启发XX省各市县均把蚕桑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坚持发展20余年,效果显著。邻近的XX县区后来居上,发展势头强劲。因此,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第2页共10页(三)实施“东桑西移”项目建设,发展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蚕桑产业是我国一项覆盖面广的传统产业,蚕桑生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东部沿海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土地、人工成本大幅度上升,在江浙一带每生产一斤鲜蚕茧成本价达到7元以上,而在、一带每生产一斤鲜蚕茧成本价仅4元左右,中间相差3元以上。虽然在东部地区蚕桑效率比其它农产品效益高,但与其它方面的投资比较效益还是较低。在中西部地区农业产业中,蚕桑却是风险小投资少、经济效益较高的优势产业之一。根据国家丝绸工业总公司年统计表明,全国各种农产品每亩现金收入中蚕桑为1393.48元名列第一,烤烟、棉花、稻谷、小麦每亩现金收入分别为773.65元、615.44元、484.7元、318.96元。我县土地、劳力的成本较低,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将会更加突出。桑树生长周期短,容易成林,发展蚕桑不仅可以使农民脱贫致富,还可以绿化环境,涵养水源,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加快蚕桑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四)实施“东桑西移”项目建设,发展蚕桑生产,我县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一定的技术基础。我县具有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降雨量适中等特点,一年中有5个月的时间适宜桑蚕生长发育,是理想的蚕桑生产地区。全县坡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重大,95%左右的土地属中性土壤,非常适应桑树的生长,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3页共10页全县拥有农林技术人员300余人,其中近半数拥有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