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李广射虎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朦胧、疾风、影影绰绰”等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2.熟读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圈画出与诗句相对应的语句,感受“文包诗”“诗文相通、诗文相融、交相辉映”的文本特点,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感受意境,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古诗的意思。3.精读文本,抓住“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射了出去”和“呀!大家全都惊呆了……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和力大无穷,从而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和力大无穷的。4.仿照第三自然段,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写一写经历过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游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2.精读文本,抓住“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射了出去”和“呀!大家全都惊呆了……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和力大无穷,从而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和力大无穷的。难点:理解古诗《塞下曲》,能联系课文内容并加上自己的想象说说古诗的意思。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单,了解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识字、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以学定教。2.在初读感知环节,引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圈画出与诗句相对应的语句,感受“文包诗”“诗文相通、诗文相融、交相辉映”的文本特点,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感受意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习得“文包诗”的学习方法。3.在精读感悟环节中,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抓住“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射了出去”和“呀!大家全都惊呆了……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和力大无穷,从而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4.借助“小练笔”,引导学生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及时评价,以评促学。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塞下曲》,教师配乐诵读。2.简单介绍卢纶:唐代有名的边塞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七古亦佳,多唱和赠答之作。“大历十才子”之一,诗风较为雄壮。卢纶写过一组反1映边塞生活的诗,这就是其中的一首。3.想不想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自读,指名读。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翻到课文44页,读一读课文。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强调“射”字书写:射是“身”字旁,注意“身”做偏旁时,一撇不出头,而且要写瘦一点)。【设计意图:《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文包诗”此类文章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要借文学诗。这就告诉我们,“文包诗”指向的教学侧重点应是诗,文是手段,诗是目的。因此在此环节中,直接用《塞下曲》引出课题,让《塞下曲》在学生脑海中先入为主,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诗歌如影随行。这对学文的过程中理解诗歌,感受意境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度的地方要多读几遍,特别对《塞下曲》这首古诗要能基本读通畅。2.根据预习单,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强调多音字的读法,特别是“蒙蒙亮”中的叠词读第一声。教读、带读、指导学生读,以此来加强记忆。(1)指生读。注意强调“唐、朦、胧”是后鼻音,“组、搜、叟”是平舌音,“扎、绰、声”都是翘舌音,要读准、读正确。(2)同位练习读词,互相纠正字音。(3)集体读。(4)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记住字形:“卢”的字头是一竖一横再加尸字,与“户”区分;“逻”字,巡逻时需要不住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