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西专用)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专题9 古诗歌鉴赏配套讲解文档VIP免费

(江西专用)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专题9 古诗歌鉴赏配套讲解文档_第1页
1/82
(江西专用)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专题9 古诗歌鉴赏配套讲解文档_第2页
2/82
(江西专用)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专题9 古诗歌鉴赏配套讲解文档_第3页
3/82
专题九古诗歌鉴赏[复习建议]本专题建议用时7课时课时划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应课时第1课时(讲授课)读懂诗歌——把握高考七大热点诗歌题材特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19第2课时(讲授课)赏析诗歌(一)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20第3课时(讲授课)赏析诗歌(二)形象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21第4课时(习题课)诗歌鉴赏——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针对练教师批阅查漏补缺习题讲评课时24第5课时(讲授课)赏析诗歌(三)语言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22第6课时(讲授课)赏析诗歌(四)表达技巧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23第7课时(习题课)诗歌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针对练教师批阅查漏补缺习题讲评课时25[考题试做]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诗歌材料选择的是宋代词人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这一问“概括意象内涵”并“分析表达的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在深入理解这首词的前提下作答。答题步骤:先根据词的内容分别分析“杨柳”“飞絮”分别代指什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词人作词时的思想感情。(2)分析两首词不同词句的异同,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词都与“愁”有关,但原因、程度不同;手法上,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都是以水喻愁,但是一个是直接,一个是间接。答案:(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2)本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西专用)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专题9 古诗歌鉴赏配套讲解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