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对应学生用书p193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中较为常见的题型,命题者提供多首(多为两首)内容相关的诗歌,要求考生阅读后对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鉴赏,在选择题和简答题中都有体现。从语料选择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这类题选择一首课外诗词语料,设题时,选择一个考点与考生课内学过的诗词语料进行比较阅读。近几年以这种题型为主。二是两首课外诗词的比较鉴赏。这类题两个语料都来自课外,命题者选定考点进行命题考查。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鉴赏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方面设置题目。设题上基本是遵循“寻同求异,辨同析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把握住比较鉴赏的方法——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之法。诗歌形象的比较鉴赏往往考查不同诗歌中对同一形象(意象)的比较,其异同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比较,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主要是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形象作用异同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一种道经的名称。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对照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比较鉴赏。意境是诗歌景物和情感相互融合而共同营造出的一种境界。因此对比分析时,要将景物和情感进行一一对照。首先要将《归园田居(其一)》中与“家住苍烟落照间”相对应的诗句找出来,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它们都提到了“烟”。这两首诗词都营造了优美、纯净、宁静、恬淡的环境,表达的情感都是喜爱惬意的。[答案]“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苍烟”如青烟,“落照”虽没有出现颜色,但其中暗含色彩,都表达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了鲜明的对比。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过石头城[唐]张祜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张诗由眼前看到的累累坟墓的景象想到六代石头城的繁华;刘诗由眼前看到的长满杂草的景象想到以前繁华的吴宫。B.这两首诗都写到“草”:张诗中把草当作历史的见证,表现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刘诗中借杂草的茂盛,来突出诗人对台城吴宫当下荒凉破旧的感伤。C.这两首诗尾句都是以景结情,刘诗通过“明月”“雁声”两个意象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安慰。D.这两首诗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咏史怀古诗,内容上都写石头城的破败荒凉,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情感上都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解析]A项,两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都是实写;C项,“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安慰”说法错误;D项,“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说法错误。[答案]B(2)这两首诗都借“水”抒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