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法1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命题角度1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14[2017全国卷Ⅲ,15,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④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题目要求从“戏赠”入手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所以不仅要体会其表层情感,还要体会作者“戏赠”背后的微妙心思。诗的首联,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的前两联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体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了作者在自己的诗歌新编成集之后的欣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种:一是作者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一是作者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方法点拨全面分析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八个要点1.看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类试题的“要害”。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一个“送”字便透露了诗中的惜别之情。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着眼题目,即可知词中所蕴含的是怀古伤今之情。2.看作者。通过了解作者可以确定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风格、生平遭际、思想主张等,这些都影响着作者在创作时的情绪。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了解苏轼在政治上的失意与他的远大抱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在该词中表达出来的豁达与豪迈。3.看题材类型。如思乡诗多抒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闺怨诗多抒发思念征人的孤寂、愁苦之情。4.看注释。诗歌中的注释一般有以下几种:①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②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③介绍相关句子,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④介绍他人对诗歌的评价,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5.抓住关键词。有些诗歌,作者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感情基调。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作者用“相思”和“闲愁”两个关键词就把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揭示得清清楚楚。6.抓住关键句。关键句指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如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悲”为作者的心情,“秋”“作客”是悲的原因,这一句表明了作者客居他乡又逢秋时的伤感。7.看意象。如: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杜鹃,往往表示凄凉、哀伤。考生平时备考时应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这样,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8.看表达技巧。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表达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托物言志、象征等。因此,把握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答题思路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设问方式】①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比较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④某一意象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参考句式】这首诗(词)通过()的描写(结合句子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表达(或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命题角度2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15[2016山东,14(2),4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诗歌原文见【典例9】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要从作品整体入手。前三句,孤舟无伴,船外白茫茫一片,朔风劲烈,写出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