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教学目标】一、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能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三、理解并积累与文章相关的成语及介词宾语前置句的句式特点。四、背诵15.6、4.16、6.11、7.16;【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孔子积极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课题导入千百年来,人们往往乐以君子自居,但君子到底有怎样的行为准则呢?在我们当今的社会里,你认为怎样的行为准则可称君子?(学生发言,谈自己看法,约三分钟。)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下古人对君子的言行举止是如何要求的?以及君子是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的?二、诵读论语是语录体的文章,也就是把当时的对话记录下来,既是对话就有一个特定的场景和语境,下面每个同学任选一句反复诵读品味,谈一下你认为孔子是在怎样的情景下或针对什么情况说出这一句话的?(学生自读章句,揣摩情景,谈自己看法。要求讲述尽量流畅,指名二三个学生回答,约十分钟。)三、逐章把握孔子的义利关系及君子的准则。(一)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大家可否看出这一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字(志:名作动,追求。)大家还要注意据:执守。依:依据。游:广泛涉猎。文学常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是从理想,道德,人格,技艺四方面来要求君子的。我认为有健全的人格和坚持正道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曾说在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时,如果有人站出来反对,可能以后的文革就发动不起来。(一分钟)(二)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这章句中两个句子都是特殊句式,应是什么句式呢?(宾语前置句和判断句。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其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惟马首是瞻《冯婉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惟你是问。)(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由公子光对专诸的故事展开,故事过长,可说可不说,看课堂时间定公子光对专诸倾心交纳,重礼厚赠,可谓恩深情重,专诸是该做一个为知已死的名士,还是做一个卖主求荣的小人?当然,你也许可以说他应该什么也不做,可是那同样对不起公子光的厚恩,我们必须承认,人命是有价值的,撇开公子光的恩情不论,对专诸而言,早死几十年,换来他在历史记录中的永生,也未必划不来。从另一个更高层次的角度来说,专诸杀王僚的结果,公子光登位,差一点灭掉楚国,大大的威风了一回,是有利于吴国人民的,专诸的死就更伟大了,尽管他未必能意识到这一点。象专诸这样“舍身取义”的行为,是传统道德提倡的,但是盲目的服从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