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展示复习向导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兴衰;(3)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5)井田制和分封制1.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理解其重要制度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1)农业和畜牧业;(2)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3)商业交通和城市2.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分析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1.夏朝的建立及灭亡(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统治区域为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2)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夏桀统治残暴,被商所灭。2.商朝的兴衰1(1)建立:公元前1600年由汤建立,定都亳(今河南郑州)。商朝中期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周围还有一些属国。(2)灭亡:商纣修建宫殿苑囿,生活腐朽,作炮烙之刑残害人民,激起人民的反对,属国国君周武王伐纣,灭商。3.西周的概况(1)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建立①牧野之战:商纣王实行残酷的统治,平民和奴隶都无法生活。公元前1046年,商都郊外牧野(在今河南安阳西南),纣王临时凑集的军队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进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②西周建立: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地域空前广袤,在世界的东方具有重要地位。(2)西周的灭亡①国人暴动:周厉王的暴政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公元前841年,镐京的平民和奴隶举起武器攻进王宫,赶跑周厉王。国人暴动沉重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②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夏、商、西周社会发展的特点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是阶级社会的开端,其社会发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国家在原始部落的基础上建立形成,统治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2)政治、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长的过程,最终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奴隶制社会制度;(3)社会矛盾既有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平民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又存在各属国与奴隶制王朝之间的矛盾和周边民族与夏、商、西周王朝之间的矛盾。【例1】(2009·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抽样测试)《尚书·汤誓》中的“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反映有的是()A.夏朝人民对启“家天下”的不满B.夏朝民众对桀统治的愤恨C.商朝百姓对纣王残暴统治的诅咒D.西周“国人暴动”的口号【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时候你这个太阳才灭亡啊,我们宁愿和你同归于尽!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暴虐无道,狂妄自大。他以太阳自比,人民恨透了他。这句话表达了人民对其统治的愤恨。另外,由“汤誓”可联想到商部落的首领汤发兵讨桀,灭掉夏朝的史实,也能判断与夏桀有关。【答案】B1.夏朝时期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我国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启即位后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导致“家天下”局面的出现。(2)国家的形成①设立国家机器——建立武装,设置官职、监狱,制定刑法。②按地域划分行政区划,实行统治。22.西周的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政权内容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义务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实质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奴隶社会上层建筑性质是奴隶制国家的行政制度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广袤的奴隶制国家局限性世袭的分封制度加强了诸侯的离心力,随着诸侯国势力的膨胀,事实上使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2)经济上实行井田制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世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且要交纳一定的贡赋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产品分配形式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果实性质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3实质土地私有作用①形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②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1)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