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特征: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存:资本主义世界由动荡到相对稳定。2.主要表现(1)政治方面:①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人类社会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②在国际关系格局方面,由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对立演变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经济方面:①苏联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②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在战后逐步恢复,出现了短暂的稳定和繁荣,美国取代英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日本迅速崛起并称霸东亚,德国重新成为欧洲的经济大国。(3)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共产国际宣告成立。本单元内容较多,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线,高考试题年年都有涉及。1.从考查题型看,2007~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均有涉及,以选择题为主。2009年各地试卷中选择题的比重仍然很大。2.从考查内容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占比重较大,命题频率较高;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也频频成为命题的焦点,体现了以史为鉴的命题主旨;对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考查开始升温,但侧重于苏俄(联)的经济政策。3.从考点分布看,2007~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主要集中在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上,如2008年全国Ⅰ考查了《布列斯特和约》;2008年四川非延考区涉及苏俄的经济政策。2009年江苏单科考查了斯大林体制。1.由于本单元具有较强的史鉴功能,预计在未来的高考中,仍有较大的命题空间。俄国十月革命、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及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工业1化成就、农业集体化道路及存在的问题、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仍为这一时期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苏联经济探索和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是一个很具有反思和借鉴意义的问题,在学习中仍需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可以和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历史作比较。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以前多次出题,但多以选择题为主,以后要把它和前后的世界格局变化联系起来,注意把握和当今世界形势的联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