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共产党坚持抗战考纲展示复习向导1.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1)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和皖南事变;(2)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1.了解进入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发生的变化;认识相持阶段正面战场形势恶化的原因2.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1)毛泽东的《论持久战》;(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3)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4)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5)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史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1.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1)原因: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壮大;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反共反人民的本质。(2)标志:1939年初,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3)表现: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国民党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4)中国共产党的对策: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军事进攻之前,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继续争1取与蒋介石集团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领导根据地军民予以坚决回击,打退了第一次反共高潮。2.皖南事变(1)根本原因: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2)经过:1941年初,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奉命移师北上的新四军,大部分新四军将士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3)中国共产党的对策:采取回击方针,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4)结果:蒋介石保证“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中间党派和民主人士日益倾向共产党。3.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形势恶化(1)原因:国民政府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不断掀起反共高潮;日军为逼迫国民政府投降,向正面战场发动局部进攻。(2)表现:①枣宜会战失利: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爱国将领张自忠壮烈殉国,日军占领宜昌;②豫湘桂战役溃败:这是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国民党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丧失大片领土。(3)国民政府的外交成果: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4.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1)政治独裁:基本特征是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互相结合、渗透。(2)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中国共产党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在策略上的异同及原因分析(1)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结果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2)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坚决回击的策略,重建新四军军部,结果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高潮,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迫切任务。②日本的不断扩大侵略,损害了英美和蒋介石集团的利益,蒋介石集团有转向抗日的可能。③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出于爱国热情,目的是“逼蒋抗日”。④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的亲日派企图置蒋于死地,取而代之,扩大内战。2(4)皖南事变后坚决回击的原因: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由于日本诱降,政策重心由抗日转向反共,政治态度呈现两面性。②国际上,法西斯侵略威胁英、法、美利益,英、美、苏不希望国共合作遭破坏,削弱中国战场的抗日力量,都向蒋介石施压。③国内,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日,国民党的倒行逆施面对强大的压力。④中国共产党采取坚决回击的方针,既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气焰,又有利于维护国共合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例1】(2009·南昌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