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纲展示复习向导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掌握十月革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2.整体把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弊端1背景根本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社会矛盾尖锐。阶级基础: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性强,为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领导力量: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同盟力量: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是俄国革命的同盟军经过二月革命1917年爆发了二月(俄历)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四月提纲》1917年列宁发表,提出俄国革命的任务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平过渡方针的提出)七月事件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只有走暴力革命的道路,才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政治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2经济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外交1918年3月,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影响(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2)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3)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特别是各国共产党的纷纷成立,共产国际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涨。(4)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十月革命的突出特点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了十月革命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从理论角度看,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冲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2.从革命道路看,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然后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3.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是一次革命的两个阶段。十月革命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不能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从性质和进程上截然分开。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没有二月革命的3胜利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从革命性质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场不同性质的革命。4.工人运动和“农民战争”相结合。在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城市的工人运动和农村的农民运动形成了革命形势。而在决定性的战斗中,即在夺取政权的战斗中,则具体表现为工人的总罢工、武装起义和士兵转向革命,而且士兵由反革命的帮凶转变为革命的力量,对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士兵绝大多数都是穿着军装的农民,因此,工人运动和士兵起义的结合也就是工人运动和“农民战争”结合的一种形式。5.和平合法的斗争同武装起义相结合。二月革命前后只有8天时间,先发生工人罢工与和平示威,而后才发展为武装起义;而十月革命是和平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可以说,十月革命是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是和平合法斗争同武装起义相结合的典范。【例1】(2009·河南省示范性高中高三3月联考)二月革命后列宁曾说:“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