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考纲展示复习向导1.伟大的历史转折(1)在徘徊中前进;(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1.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认识拨乱反正的含义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全方位的对外开放;(3)改革开放的成就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比的异同点;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及意义1.在徘徊中前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背景①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改变;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②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③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得到较快恢复,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发展。④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2)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3)内容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1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4)意义打破了个人祟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十一届三中全会(1)内容①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并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路线: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2)意义①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②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③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3.拨乱反正(1)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2)表现为“文革”中受迫害的人进行平反,恢复名誉;纠正了“文革”前的一些错案,其中影响最大、涉及人数最多的是为1957年错划的右派分子平反;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32年的历史,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1)指导思想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经济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转向开放,从“战争与革命”论转向“和平与发展”论。(4)政治上,从强化集权、个人崇拜转向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2(5)文化上,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例1】(2010·兰州一中10月月考)胡绳同志曾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地位,可以说,跟民主革命时期的遵义会议可以对比,可以相同。”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阶级斗争上来的战略决策④决定进行拨乱反正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还决定进行拨乱反正。据此可知③错误,故选C。【答案】C1.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必要性①“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