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推理与证明(理科)【三年高考】1.【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答案】1和3【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甲的卡片上数字为1和3,乙的卡片上数字为2和3,丙卡片上数字为1和2.2.【2015高考山东,理11】观察下列各式:……照此规律,当nN时,.【答案】3.【2015江苏高考,23】已知集合,,,令表示集合所含元素的个数.(1)写出的值;(2)当时,写出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析】(1).(2)当时,().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时,,结论成立;②假设()时结论成立,那么时,在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元素在,,中产生,分以下情形讨论:1)若,则,此时有,结论成立;2)若,则,此时有,结论成立;3)若,则,此时有,结论成立;4)若,则,此时有,结论成立;5)若,则,此时有,结论成立;6)若,则,此时有,结论成立.综上所述,结论对满足的自然数均成立.4.【2014高考北京版理第8题】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那么这组学生最多有()A.2人B.3人C.4人D.5人【答案】B【解析】用、、分别表示优秀、及格和不及格,依题意,事件、、中都最多只有一个元素,所以只有,,满足条件,故选B.5.【2014高考福建卷第15题】若集合且下列四个关系:①;②;③;④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则符合条件的有序数组的个数是_________.【答案】66.【2014全国1高考理第14题】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三个城市时,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城市;乙说:我没去过城市.丙说:我们三个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__________【答案】A【解析】3由丙说可知,乙至少去过A,B,C中的一个城市,由甲说可知,甲去过A,C且比乙去过的城市多,故乙只去过一个城市,且没去过C城市,故乙只去过A城市.7.【2014山东高考理第4题】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为实数,则方程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A.方程没有实根B.方程至多有一个实根C.方程至多有两个实根D.方程恰好有两个实根【答案】8.【2014陕西高考理第14题】观察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多面体面数()顶点数()棱数()三棱锥569五棱锥6610立方体6812猜想一般凸多面体中,所满足的等式是_________.【答案】【解析】①三棱锥:,得;②五棱锥:,得;③立方体:,得;所以归纳猜想一般凸多面体中,所满足的等式是:故答案为【三年高考命题回顾】纵观前三年各地高考试题,高考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在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等内容,其中推理中的合情推理、演绎推理几乎涉及数学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代表研究性命题的发展趋势,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都可能涉及到,该部分命题的方向主要会在函数、三角、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方面,在新的高考中都会涉及和渗透,但单独出题的可能性较小.【2017年高考复习建议与高考命题预测】推理与证明是数学的基础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具有猜测结论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证明包括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其中数学归纳法是将无穷的归纳过程,根据归纳原理转化为有限的特殊(直接验证和演绎推理相结合)的过程,要很好地掌握其原理并灵活运用.推理与证明问题综合了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等多个知识点,需要采用多种数学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如: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较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和逻辑推理能力,表述能力的全面考查,可以弥补选择题与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