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一)网上课堂[本讲主要内容]1.有关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或偏移),表现为元素化合价的升降。(2)反应物性质变化过程具体表现发生的反应生成物还原剂—→还原性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氧化剂—→氧化性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2.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1)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Br2,O2,I2等。②元素处于高价态时的氧化物,MnO2。③元素处于高价态的含氧酸,如HNO3,浓H2SO4。④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盐,如KMnO4,KClO3,FeCl3。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2)还原剂①活泼的金属单质,如Na,Al,Fe,Zn。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③元素处于低价态的氧化物、酸、盐,如、、、、、、等。3.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步骤化合价升降法的配平步骤一般如下:(1)标出价态变化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2)找出碳元素的每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3)用最小公倍法确定乘以相应的倍数,确定该物质前的系数,要注意该物质化学式中的角数。(4)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物质系数并检查。[学习指导]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守恒规律: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电荷守恒;质量守恒。(2)表现性质规律:①某元素有多种价态时,处于最高价态的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的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②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SO3>SO2>S>H2S。例外:HClO的氧化性强于HClO4(3)反应规律:①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反应规律:归中、不交叉、邻位不反应。②由强到弱规律:1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内容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应用:A比较微粒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B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③先强后弱规律:相同条件下,氧化剂总是优先与还原性最强的微粒反应;同样,还原剂总是优后与氧化性最强的微粒反应。(4)外界条件影响规律:①浓度大时,氧化剂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均增强。②温度高时,氧化剂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均增强。③酸度大时,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例:S2-和SO32-,Cl-和ClO3-,Fe2+和NO3-在碱性条件下共存,酸性条件时反应,离子方程式如下:2S2-+SO32-+6H+=3S↓+3H2O5Cl-+ClO3-+6H+=3Cl2↑+3H2ONO3-+3Fe2++4H+=3Fe3++NO↑+2H2O④同一种还原剂与不同的氧化剂反应,反应条件越苛刻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弱;反之亦然。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几种类型(1)告诉了反应物生成物,直接配平计量数此类题为配平基本题,关键考查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参见例1)①多硫化物参加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时,如有K2Sx,则S元素化合价定为,配平过程中带着x。②有机物参加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时,求出C元素的平均价态。如CH4中C为-4价;C2H2中C为-1价。③当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出现困难时(如难确定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可以用观察法配平。(2)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注意不仅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还要满足电荷守恒。(3)缺项方程式的配平此类题所缺部分多为水,酸或碱。具体步骤是:先根据化合价升降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计量数,再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补足所缺物质,配平。(4)已知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信息,要求配平化学方程式。此类题为信息给予题,关键是根据信息和自身的知识,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后再按规律配平。(参见例2)[例题精讲]例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KOH+S—K2Sx+K2S2O3+H2O(2)K2Cr2O7+H2C2O4+H2SO4—K2SO4+Cr2(SO4)3+CO2↑+H2O(3)KIO3+KI+H2S—I2+K2SO4+H2O2[解题](1)6,2x+2,=,2,1,3(2)1,3,1,=1,1,3,1(3)5,1,3,=,3,3,3[分析及解](1)中关键是确定K2Sx和K2S2O3中S元素的化合价:,(2)中确定H2C2O4中C元素的代合价为+3价。(3)中由于反应物的变价元素分散于三种物质中,如果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应该这样考虑:升8价升1价降5价升价8,1降价5思维过程要满足升降价总值要相等。H2S计量数KIO3计量数KI计量数升降价111×√231×√351√√用这种方法配平,比较麻烦,要选用观察法找计量数关系比较简单。H2S的系数必与K2SO4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