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二鉴赏作品的形象(咏物篇)[前沿提示]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了什么物、用了什么手法、物有什么特征、表达什么情感[高考链接]一、(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答: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二、2004年北京卷12-13题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啊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一丝无奈。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用心爱心专心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是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答案: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其精神品格。)[沙场演练]1.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面一首唐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白牡丹?作者对白牡丹不作褒贬,却有寓意。作者的寓意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裴给事宅白牡丹裴粼长安豪富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3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一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分)(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你喜欢的理由。(3分)4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注]李纲官至宰相,因反对媾和,力主抗金被贬谪武昌。箱:通“厢”,仓廪。(1).这首诗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和辛酸。“牛”为何而“病”?“力尽筋疲谁复伤”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三、四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牛”的什么精神?(3).就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作一点浅析。用心爱心专心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昭君怨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