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第22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考纲]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课标]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2)内容(3)评价2.新经济政策(1)背景(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__________的过渡。(3)内容(4)意义易混易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1)确立: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2)表现(3)评价①积极作用②消极作用二、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2)内容(3)结果与影响(4)失败原因2.勃列日涅夫改革1(1)背景: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2)主要内容①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________,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②农业领域:采取了扩大____________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3)结果(4)失败原因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①经济领域②政治领域:后期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3)结果归纳总结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演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主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然性(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是由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当时苏俄国内实际情况决定的。(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巩固苏维埃政权和战胜国内外敌人功不可没,但战后继续推行,其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了从根本上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必须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要遵循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规律,要有利于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主题2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涵及其积极作用①内涵:“战时”说明此政策不是经济发展常态下出现的,“共产主义”体现了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社会分配方式的理解。②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确保国内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随着战争的结束,产生了直接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得不到人民的理解与支持,出现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史料一有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征。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学者的观点主要是指应当充分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史料二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为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本史料表明列宁认识到了现实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主题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史料1921~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年度减少43.3%。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哈默是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1921年列宁同哈默交谈时说:“你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