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秋天来了1—2秋天的味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秋天,读懂课文,入情朗读,边读边想象,利用生活的积累,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诗人表现秋天的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写出的秋天各种事物的味道,感受深秋时节特有的成熟与满足。教学重点:积累好词佳句,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诵读。教学难点:文中介绍的有些事物学生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深入探究。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程序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铺垫。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导语: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文章,说说你的感受。2.的确,初秋时节是美好的,它给人秋高气爽的感受,然而深秋时节那种“秋花惨淡秋草黄”的景象往往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可深秋时节作者家乡那特有的味道却留给作者永远的怀想和追忆,使作者久久不能忘怀。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2)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3)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大家。三、再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可前后桌交流。理解以下词语:秦艽花红薯玉米秸巷子谷粟品玩馋涎欲滴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语言渲染,创设情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用心爱心专心12.指导写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教师可重点指导“卷”、“存”、“获”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背诵文章的部分句段。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写出的秋天各种事物的味道,感受深秋时节特有的成熟与满足。教学过程:一、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秋天的味道是什么?请同学自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描写秋天味道的句子,多读几遍。2.做填空练习。()的秦艽花()的田野气味()的红薯秧()的葡萄味()的秋香3.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由这些特有的秋天味道,你能感受到什么?二、逐段学文,深入体会。(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读取1——5句,思考:秋天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呢?2.指读物6——9句,思考:秋天的乡村是什么样的呢?3.这些事物使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呢?用书上的两个词来回答。研读:感受一种亲切、幸福的感觉。(1)教师出示图片,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画面,体会亲切幸福的感觉。(2)教师介绍,深秋时节,农民在春季播种、夏季侍弄、秋季收获后,现在已经闲下来,此时农民会是什么样的心态?(3)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读,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亲切、幸福?(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2.带着亲切、幸福、喜悦的感觉来读这段。(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读,思考:作者做了什么事?有什么发现?2.自由读,思考:这五粒葡萄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3.葡萄的味道如何?4.研读:感受“满足”这个词。重点点拨以下句子。1.忽然,我在一堆半枯黄的藤叶片后面发现了一小串葡萄!(因意外而满足)作者发现了一小串葡萄,他为什么感到意外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画出线段图:此环节是在没有接受教师任何点拨的情况下,学生直接触摸感受文本、自由探索的语言实践活动。并从整体本把握贯穿全篇课文的主线。一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二是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这五粒葡萄在色、香、态上的特点。多读成诵,读中积累。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