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损失不同处理对损益的影响废品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按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修复合理性,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按产生的原因分为工废品和料废品;与预算相比,又可分为正常废品和非正常废品。对应于废品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比如不可修复废品的曾经已耗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后续修复支出就形成了企业的损失,即“废品损失”。账户设置。设“废品损失”总账,属于成本类账户;在“生产成本”账中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废品损失的处理还涉及“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其他应收款”等账户。“废品损失”的计算及账务处理。目前,我国成本会计对于“废品损失”的处理,区分“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为说明其计算,给出相应案例。例1:红心加工厂20XX年10月底对于完工产品甲产品进行盘点。本月共生产产品2000件,其中合格品为1880件,不可修复废品为100件,有90件平均加工程度为80%,10件加工程度为100%;可修复废品为20件,均已完工。本月该产品全部生产费用为145316元,其中材料费用为70000元,人工费用为432604元,制造费用为31712元。该产品原材料是在生产时一次投入的。废品的计算采用约当产量法。本月不可修复废品残料价值为1800元,按规定不可修复废品责任人赔偿1500元;可修复废品责任人赔偿200元,修复费用分别为:材料费用250元,人工150元,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100元。本案例中,不可修复废品90件的加工程度为80%,相当于72件完工产品。(1)不可修复废品。不可修复废品计算过程见表1。(2)可修复废品的计算。根据资料,对于可修复废品进行修复,发生修复费用原料、人工、制造费用分别为250元、150元和100元,合计500元,此500元应计入“废品损失”成本项目下;责任人的赔款200元抵减“废品损失”。可修复废品经过修复后转变为合格品,甲产品修复后的数量为1900件。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对“废品损失”的处理根据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的规定,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第1页共7页的核算有两种方法。对于可修复废品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重点关注“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1.如果废品的加工程度相当于完工产品,即加工进度为100%,则采用平均法,即废品的单位成本与合格品的单位成本相同。但是损失从“生产成本”中转出后,计入“损失或利得”账户“。损失或利得”账户性质为损益类,对损益有直接的影响。平均法下,生产成本降低,单位成本不变,费用增加,利润减少。2.在严格执行计划的企业,应与计划指标进行比较,进一步细分为正常损失、非正常损失和非正常利得三种情况予以处理。正常非正常的判定,取决于废品的数量是否超过计划。比如某企业生产量为1000件,计划损失率为5%,实际损失为50件,计划损失与实际损失一致,这50件为正常损失;若实际损失90件,则存在非正常损失40件;若实际损失为30件,则存在非正常利得20件。(1)正常损失的处理。正常损失产品曾经的加工成本含在“生产成本”中,由合格品承担。根据例1的资料,在西方,应将数据进一步细化,给出相应的损失率。其他资料不变,假设企业计划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率为5%。不可修复废品计划损失为2000件的5%,即100件,本案例中不可修复废品实际也为100件,可见此100件为正常损失,正常损失产品的已耗成本应该由合格品和可修复废品承担,也就是这部分成本不从“生产成本”账户中转出,但是对应的残值及责任人的赔偿应从“生产成本”账户中转出,也就是抵减对应的成本项目。根据表4的资料,可知与表3相比,总成本变化不大,但是各个成本项目的成本构成有较大的变化。(2)非正产损失的处理。非正常损失的处理与正常损失的处理完全不同,首先确认非正常损失的数量和曾经的已耗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中转出,扣除责任人赔偿和残值收入后,计入当期损益。其会计处理为:根据非正常损失已耗成本,借:非正常损失或利得;贷:生产成本。根据残值回收和责任人赔偿的金额,借:残值和应收款;贷:非正常损失或利得。而后将“残值和应收款”账户转入“现金”账户,将“非正常损失或利得”转入“损益”账户。根据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