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教案2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五、《诗经》三首教学目的1、了解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其《诗经》的表现手法。2、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起源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2、《诗经》的内容的理解。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方法:鉴赏、背诵、讨论教学步骤和过程:第一课时卫风·氓一、课前引入1、古人读《诗经》2、介绍诗歌的起源(1)、劳动和生活(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关于《诗经》的有关知识1、《诗经》的编排分类2、《诗经》的表现手法3、《诗经》的特色和影响三、朗读课文,引导划分诗歌的节奏四、分析作品1、思考:诗歌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情节,它的线索是什么??2、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诗歌中使如何体现的?3、讨论:课文中赋比兴的手法各体现在哪一章?五、讨论作品的语言特色以及“比”与内容的关系形象、精当、极富表现力的民歌特色。“比”即是打比方,找出本体和喻体,分析二者的关系。六、小结和课后迁移训练1、指名学生小结课文的内容;2、结合教读提示,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背诵课文。七、板书设计风雅颂《诗经》(诗三百)六义赋比兴第二课时秦风·无衣一、课前引入1、回忆《诗经》的六义2、课文背诵检测二、关于《诗经》的有关知识的回忆,指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诗经》的编排分类怎样?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3、《诗经》的特色和影响如何?三、朗读课文,按照上节课所学知识,划分诗歌的节奏四、分析作品1、思考:诗歌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情节,它的感情基调是什么??2、分析鉴赏人物形象3、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的的内容:第一章:统一思想第二章:统一行动第三章:一起上战场五、讨论作品中的特色语言1、重章叠句的手法。2、分析“同袍”、“同泽”、“同裳”和“同仇”、“偕作”、“偕行”的层次关系。六、小结和课后迁移训练1、学生小结课文的内容;2、结合教读提示,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背诵课文。七、板书设计第一章:统一思想第二章:统一行动战斗的歌第三章:一起上战场第三课时邶风·静女一、课前自读1、课文背诵检测2、注意领会诗歌的第一人称写法和抒情的关系二、检测《诗经》的有关知识,指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要求每一位学生均能记住1、《诗经》的编排分类怎样?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在前面两首诗歌中如何体现的?3、《诗经》的特色和影响如何,你能举例子说明吗?三、朗读课文,按照上节课所学知识,划分诗歌的节奏,争取课堂上背诵四、分析作品1、思考:诗歌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情节,它的感情基调是什么??2、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思考:在描写手法上,《静女》有何不同之处?有何作用?3、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的的内容:第一章:青年之急(场景)第二章:青年之恋(心理)第三章:青年之诚(心理)五、讨论作品中的特色语言1、重章叠句的手法和细节描写。2、分析作品是如何让情和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七、小结和课后迁移训练1、指名学生小结课文的内容;2、结合教读提示,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背诵课文。七、板书设计第一章:青年之急(场景)第二章:青年之恋(心理)第三章:青年之诚(心理)第四课时教学要点复习一、课前自读1、检测课文背诵,由小组长负责2、介绍诗歌中叙事和抒情的关系二、复习《诗经》、汉魏晋五言诗、古诗的有关知识,指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要求每一位学生均能记住1、《诗经》的编排分类怎样?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在前面两首诗歌中如何体现的?3、《诗经》的特色和影响如何,你能举例子说明吗?4、汉魏晋五言诗的发展过程怎样》?5、陶渊明诗歌有何特色?6、请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出名诗人写出一位,并记住一篇作品。三、朗读课外文段(读本第7~11课),按照所学知识,正确划分诗歌的节奏,争取课堂上背诵四、分析作品的概要五、教授《诗经·伐檀》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