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地理(样卷)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样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东八区)18时05分,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ll月7日,成功进入绕月轨道。ll月26日,我国发布了由卫星上的CCD立体相机拍摄的月面图片,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结合图1完成1~4题。1.“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2.“嫦娥一号”升空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是()A.24日5时05分B.24日13时05分C.24日10时05分D.25日11时05分3.“嫦娥一号”利用CCD立体相机拍摄月面,所采用的技术是()A.GPSB.RSC.GISD.GPRS4.“嫦娥一号”奔月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图11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地理(样卷)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5.图2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完成6~8题。6.台湾岛多火山、地震的最主要成因是()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C.内外力作用D.无法判断7.台湾岛上的河流水流湍急,平直河道被侵蚀更严重的河岸是()A.左岸B.右岸C.北岸D.南岸8.岛上由山麓到山顶植被类型的变化属于()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C.非地带性变化D.垂直地域分异9.促使四种地貌景观形成的作用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图4为太平洋局部洋流模式图,a、b代表两股不同性质的洋流.回答10~11题。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东岸为寒流B.大洋东岸为暖流C.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呈顺时针方向流动1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受a洋流影响,沿岸地区减温减湿B.甲区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C.受b洋流影响,沿岸地区增温增湿ABCD昼夜陆地昼夜海洋昼夜海洋昼夜陆地图2④③②①图3图42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地理(样卷)D.丙区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图5为中纬度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12.从①→②→③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B.非地带性现象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图6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3~14题。13.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地租分布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条件B.交通运输C.人口分布D.行政干预14.若在①②③④处选择建一仓储式超市,最好的区位是()A.①B.②C.③D.④图7为我国鄱阳湖地区某城市及周围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变化图,回答15~16题。15.农业地域类型I的基本特点是()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C.单位面积产量高D.科技水平高16.农业地域类型Ⅱ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科技C.劳动力D.气候图5图6图73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地理(样卷)17.图8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C.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D.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为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地区物产的丰富。回答18~19题。18.东北农业基地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A.土地资源B.气候资源C.矿产资源D.地理区位19.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措施有()①培育优良品种②增加科技投入③改种冬小麦④增施化肥、农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图9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该工程最有利于解决东部地区的问题是()A.水资源不足B.资源浪费严重C.常规能源紧张D.木材短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4小题,共40分。21.(10分)读图10,其中A点为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