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专业:采矿工程班级:2009级3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王素玲时间:2011年6月目录1前言..................................................................3第一章地层....................................................4第二章地质构造..........................................7第三章地质作用..........................................9第四章矿产...................................................10结束语...................................................11前言一、实习交通位置(附图)矿区南部有焦(作)柳(州)铁路、焦太(原)铁路,矿区内有安阳城至冯营铁路专用线在待王车站与国铁接轨,构成该矿运输动脉。公路:有焦辉、焦新、焦洛、焦济与焦郑公路,此外,已建成的焦郑、焦晋、焦济与焦温高速分别与京珠、晋太及连霍高速连通,基本实现了以焦作市为中心通往周边市县及国道的高速公路网络,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1.2二、实习路线1、路线一:焦作—待王—方庄—薄壁—鸭口2、路线二:焦作—中站—龙洞—刘庄—后沟3、路线三:焦作—博爱月山—沁阳长平乡4、路线四:焦作—博爱—沁阳—济源—下冶5、实习任务要求、人员组成、实习时间及任务的完成情况(一)实习任务要求: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4、认识实习区的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5、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6、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7、编写实习报告(二)人员组成:采矿2009级四班(三)实习时间:2011年6月27日-2011年6月30日(四)任务完成情况:2011年6月30日完成野外实习,2011年7月3日完成实习报告编写。第一章地层区域内出露与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变质岩系、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下统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3第一节太古界(Ar)太古界是地壳历史中较古老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地壳经历了多次强烈的运动,经受很深的变质作用和多次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厚度很大、强烈褶皱、变质很深的一套古老的变质岩系。辉县市上八里乡鸭口盘山公路沿途的太古界可见底层为赞皇群(Arz),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为:其岩石性质为变质岩、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矿物成分多为黑云母和斜长石;结构为变晶质结构。因而整个岩层表面看上去比较粗糙,并且有发黑的斑状。变质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早起岩层受高温高压以及外来物质影响,引起其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的改变,成为变质岩。变质岩大多数具有结晶构造、定向构造和有变质作用形成的特征。在辉县市上八里乡鸭口盘山公路观察的描述为:岩层主要由肉红色花岗石片麻岩组成,其矿物成分主要有正长石、石英、黑云母。为变晶结构、片麻状结构。组成的主要物质为角闪斜长石和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岩: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它是岩浆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混合岩的矿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此次在盘山公路观察到的混合岩描述为:含有一定数量近于平行的浅色长英质和花岗质脉状体的混合岩,多呈厚度不等的层状特征。岩浆岩:岩浆岩是由侵入地壳内的岩浆和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的过程中,不同深度有着不同的温度将和压力条件,从而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岩石。根据生成环境的不同,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岩浆岩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根据其含量不同,岩浆岩又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盐和酸性岩。组成岩浆岩的造岩矿物主要有8种,分别为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而由于地下不同深度冷凝时,物理、化学条件不同,造成了岩浆岩的结构、构造的差异。常见的结构有等粒结构、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和玻璃质结构。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第二节元古界(Pt)元古界为中变质到浅变质的巨厚岩层,与下伏...